第03版:新闻故事·要闻

守护青山践初心

通讯员 李开涛 华荣艳

有一种初心,叫34年的坚守,不离不弃;有一种使命,叫护林2万余亩,日行30公里。56岁的熊学政,用满腔热血和一生的担当,守护着铁厂村这片国有山林。

深秋的旬阳县小河镇铁厂村黄沙河林场,红叶漫山,郁郁葱葱。清晨,熊学政身着制服、手持弯刀,在晨曦和雾蒙中,又开启了一天的巡山之旅。

熊学政寡言少语、清瘦祥和,让人印象深刻。“20岁出头我就干这行,那时候很多人不愿意来林场,因为这个工作有很大的危险性。”熊学政说。

熊学政曾经目睹了父辈遭遇洪灾、粮食减产,特别是整片林地被盗伐偷砍而造成水土流失,苍翠茂盛的国有林场曾一度变得一片狼藉、满目疮痍。1985年,刚满22岁的他毅然加入护林站,投身造林护林事业。

“我负责的辖区主要在小河镇,巡山时候每天步行30公里,巡山34年了,雪天的时候,雪下面哪里有个坑,哪里有树干横着,我都知道。”熊学政一边用弯刀斩断荆棘,一边说着辖区内由近及远9座山、7个川、35条沟的名字。

“我进山一根木棍、一把弯刀、一包干粮就够了,最长的一次进山15天,平时都是6天左右,每个月视天气而定,最多休息6天。”谈起护林员的日常工作,熊学政的语气总充满了自信和骄傲。

熊学政在1998年至2014年间曾担任黄沙河护林站站长,是护林站6名护林员中年纪最大的一位,带过的徒弟都有16名以上。多年来他严格遵守县林业局制定的《护林员巡山管护制度》,每日坚持填写巡山日志,为方便记录,自费购买了照相机、望远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做好拍照记录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为后来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资料。

当时,盗伐盗卖木材成了当地一些人的生财之道。一天夜里,熊学政和另外两位护林员守山,发现盗树的两位村民上山,便站出来制止,经过激烈搏斗,最终将其制服,却引发全组人前来围攻。熊学政设身处地的给村民们耐心讲解政策,“要是人人都跟这两人一样,这片森林很快就变成荒山,到时别说烧柴,一到夏季,泥石流频发,家家户户都要遭殃啊!”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说服所有人退回村里。

1998年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政策后,全民开始自觉守法,偷树伐木的人少了,守山护林的重点也转为林木管护和森林防火。每年清明和春节,森林里上坟祭祖的人多了,熊学政除了增加巡山次数,最主要是挨家挨户宣传林区防火知识。

很多时候,大家都觉得熊学政是个“拿着鸡毛当令箭”多管闲事的人。但他用34年的实际行动,让每一户人都感受到他的这份执着,也保证了这片林区的草木茂盛、欣欣向荣。

守护这片山林,熊学政所获得报酬并不多,从最初每月的45元、85元,再到现在的1300多元,一家老小的基本开销都难以维持。

妻子一直伴随着熊学政,从不埋怨他长期巡山不顾家。这么多年来,长期靠着做豆腐和经营台球添补家用,直到2003年,夫妻俩才将土房翻新,盖起了三间一层的砖房。

2013年熊学政被检查出患有糖尿病,2015年底县国有林场安排站长陈重业给他做工作,让其在家带薪休息,熊学政只回复了一句“舍不得”,天亮时分,他依然拿起弯刀开始巡山。

34年来,他所管护的林区没有发生过一起森林火警、火灾,林木长势旺盛,他个人也多次被县林业局评为先进护林员、先进工作者。

“我年龄大了,现在也有点毛病,还是有些力不从心,但我依然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我已经融入这片林子了,希望能一直守护下去,直到我确实走不动的那一天……”熊学政用实际行动守护着这一片绿色海洋,也谱写了一名普通护林员对林业事业的无限忠诚和无比热爱,他将青春、热血和生命镌刻在这片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