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经济特刊

石门镇:聚焦“五大振兴”让乡村处处显生机

通讯员 张晓明

近年来,旬阳市石门镇聚焦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全面振兴深度融合,以建设“宜居乡村、公园小镇、宜业故土、老家石门”为发展理念,紧扣生态康养和文明宜居两条发展主线,实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三产服务、组织服务四个提升,努力构建“优一、联二、促三”的融合发展业态,逐步推进“体验农耕文化、享受田园诗意、唤起年代记忆”的“石门老家”建设,为乡村振兴探索新的路径。

产业振兴,建设富裕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石门镇按照“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思路和“长中短”“产加销”并重的发展路径,持续巩固传统产业优势,按照“高山茶、中山烟、低山贡米半边天,房前屋后兴魔芋,家家肥猪关满圈”的思路,发展优质烤烟2000亩、富硒魔芋3000亩、康养水稻4000亩、高山老树茶4000亩,落实拐枣管护11000亩;新发展蔬菜保供基地香菇大棚15个,发展特色林果碧根果100亩、花椒300亩、甜柿子50亩,实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1000亩;培育千头规范化养猪场1个、50头以上养牛场3个、畜禽养殖大户60户、家庭农场11家;薛家庄村百亩黄花产业基地、石门村西岱野源茶加工厂、王家坪村贡米加工厂运行良好。如今,石门镇打造了“优质烤烟、康养贡米、富硒魔芋、高山老树茶”四张亮丽名片,全镇经济总量不断壮大,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人才振兴,建设活力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石门镇立足“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充分激发人才活力。一是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招才引智、提质促优、优化提升,不断创新人才引进、培育、使用机制,推动乡村人才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二是联系在外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校优秀学子、优秀务工技能人才、成功创业人士等寻访及信息收集工作,建立微信群,举行恳谈会,定期联系,邀请在外优秀人才回乡参观考察。重视人才精神奖励,镇党委每年表彰百余名在疫情防控、防汛抗旱、乡村振兴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以及为石门镇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先进企业,营造全镇上下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文化振兴,建设文明乡村。近年来,石门镇围绕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深入实施铸魂强农、文化惠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文化建设、乡村文化人才培育“六大工程”,建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2个,实现了村(社区)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全覆盖。并组织理论宣讲小组深入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讲理论、讲政策、讲道德,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精神“加油站”。

生态振兴,建设宜居乡村。石门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建立“领导抓点、干部包村、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环境整治工作机制,探索出“党建+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子。全镇党员干部作为美丽村庄的“排头兵”,从领导干部带头到部门联动,再到全民广泛参与,助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扎实推进。今年以来,各村(社区)、各单位累计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48场(次),组织公益岗、志愿者协助清除垃圾1.6吨,规范农户房前屋后柴堆杂物100余户,镇域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组织振兴,建设和谐乡村。石门镇紧扣支部班子强、支书能力强、党员作用好的“两强一好”星级党组织建设;推行“一线两清三带”工作机制,实现老中青传帮带后继有人;开设“干部课堂”,党委书记亲自教学,村“两委”成员进行全覆盖,让青涩懵懂的石门年轻干部,在传帮带的模式下,顺利实现家门、校门、机关门的跨越,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迅速转换角色,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坚定奋斗工作目标,高效完成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