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广告

红色老区的绿色新路

通讯员 汪金波 吴亚君

汉滨区是革命老区,也是红色之城。在各个革命时期都有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区内现有中原镇枧沟苏维埃政权旧址、紫荆镇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成立旧址、茨沟镇王莽山红色遗址、牛蹄岭战役遗址公园和安康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特别是全国解放前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的汉滨儿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舍生忘死、奋勇向前的牺牲精神,英勇顽强、赤胆忠诚的奉献精神,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弥足珍贵,历久弥新。

1949年4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取得了辽沈、平津、淮海、渡江等战役的胜利,国民党主力部队已基本被歼灭,全国只剩下西北、西南两大战场。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盘踞在西安的胡宗南部队和国民党陕西省“绥靖公署”撤到了陕南的汉中。蒋介石构筑起所谓的“西南防线”,企图阻止解放军由陕入川解放大西南。

1949年5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五十五师、五十七师奉命进至湖北郧县(今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境内集结,高喊“打到汉中去、解放全陕南”的口号,于5月21日西进,先后解放白河、竹溪、平利3个县城。7月12日,十九军五十五师强攻关垭子,18日又突破平利县城至女娲山的百里防线,攻破胡宗南集团设置在汉水的三道防线,直指最后一道、胡宗南集团的第四道重要防线——牛蹄岭。牛蹄岭位于安康城区东南方,地势突出险要,立于山顶可俯视方圆20公里内的地区。只有控制了这里,才能打开通往安康城区的必经之路。

1949年7月23日黄昏,解放军以两个团的兵力夜攻牛蹄岭阵地。24日零时,激烈的枪声划破夜空,牛蹄岭战役全面打响。天明后,在敌人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下,三营伤亡过半,撤出战斗。24日13时,在牛玉川团长的亲自率领下,一六三团二营奋勇冲击,一举夺回小牛蹄岭所有阵地,至25日拂晓,一口气将敌人赶到了汉江北岸。牛蹄岭战役是十九军在安康外围进行的一次山地攻坚战,其激烈、壮观程度,在该军建军史上仅次于参加淮海战役中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整个牛蹄岭战役连续进行了40多个小时,主阵地得而失、失而得,参战双方反复争夺19次。牛蹄岭战役共俘虏国民党士兵552人,歼灭2550余人,解放军也付出了伤亡1259人的代价。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当年曾亲自指挥牛蹄岭战役的人民解放军五十五师师长、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副司令员的符先辉将军生前曾说:“我死后,请把我的骨灰安放在安康,因为那里有与我同生共死的战友,我要与我的战友共眠。”在符先辉将军逝世后,他的一半骨灰被安放在安康烈士陵园。

今天,在这片曾被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百万汉滨儿女用拼搏与奋进告慰先烈,用创新与实干书写辉煌,在脱贫攻坚、经济发展、民生建设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绩,汉滨区连续4年在全省县域经济监测中实现争先进位,出色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在汉滨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红色引领”不仅是精神的引领,也是现实的生产力。“十四五”开局之年,汉滨区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招商第一要事、创新第一动力、产业第一支撑、富民第一要义,把五里工业集中区、城东新区、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把实施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纺织服装三大百亿产业集群提升行动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提升延环补链质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汉滨区经济加快换挡提质、积势蓄能。

“绿色发展”既是理念,也是举措。发展靠产业,产业靠项目,项目靠建设。今年以来,汉滨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产业项目建设年”工作部署,坚持把“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狠抓产业项目”作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始终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持续用大项目好项目扩大投资、支撑发展、提质增效,“以项目看实绩、以项目比高下、以项目论英雄”的鲜明导向逐步形成。3月24日,汉滨区在五里工业集中区举行三大百亿产业集群提升行动启动、二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暨芋硒王魔芋饮品生产线投产仪式。当天,共有5个项目集中投产,总投资4亿元,共提供就业岗位和辐射带动就业5080个;有10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5.9亿元。一季度,汉滨区共开工项目46个,完成投资11.6亿元。

每一个项目的落地开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离不开汉滨区各级党员干部的深谋远虑、担当作为。作为实体经济的工业,一直是汉滨区的“看家本钱”,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占有重要份额。从传统农业转型发展新型工业,汉滨区既有得天独厚的富硒产业资源和巨大潜力,又有新型材料、纺织服装(毛绒玩具)、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环保与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生态功能区唯一重点开发区,汉滨区把工业转型升级作为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强大引擎,以提升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为重点,打造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纺织服装(毛绒文创)三大百亿产业集群,培育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环保与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五里工业集中区建成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工业智能化进程,推动工业全产业链集群发展。

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歇。在五里工业集中区新型材料园陕建PC装配式建筑项目现场,厂房外的提梁机轰鸣运行,厂房内模具车间、固定模台生产线有序作业,一批即将交付施工方的预制楼板、墙板、叠合板等新型建材进入最后的晾晒环节……“这个总投资3亿元的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能够实现年产值2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实现总产值10亿元。这将为安康建筑业转型升级、吸纳劳动力就业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五里工业集中区实现新型建材百亿级产业集群奠定基础。”五里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副书记王晓莉介绍。

与新型材料园毗邻的富硒食品园、现代物流园、装备制造园等七大园区共同构成了五里工业集中区的基本架构,更承载了整个汉滨区产业项目的半壁江山,2020年该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05亿元,带动就业2.2万人。“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才更加宽广,发展的质量和效应才能最大化提高。”对于园区的发展,五里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主任唐志久深有感触。

位于关庙镇的龙王泉富硒矿泉水有限公司,是汉滨区“绿色发展”的又一典型案例。“最大的信心就是水源含硒,这是我们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顺着该公司负责人沈凡手指的方向,在位于关庙镇汪垭村的山沟中,一座新的厂区已拔地而起。厂房里,工人们正在忙着对机器做生产前的最后调试。沈凡信心十足地说:“一天都不敢耽搁,今年5月底要建成投产达效。”据沈凡介绍,去年“龙王硒泉”品牌商标通过欧盟商标认证,新厂建成后,将形成小瓶、桶装等3条生产线,实现年产30万吨富硒矿泉水的发展目标,并将走出国门进入欧盟市场。

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创新永不停歇。未来,汉滨区将按照党史学习教育安排部署,针对发展难题,从根本上解决思想观念上自我束缚、破解制约引领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使命感,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之路,为安康新时代追赶超越贡献汉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