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龚成丽 王健
不仅要当社区工作者、网格员,还要当快递分拣配送员、非公企业调研员、社会组织联络员……近日,旬阳市委社会工作部开展“下沉一线换位体验”活动,组织干部深入社区治理、企业生产、志愿服务、快递外卖等多个领域开展沉浸式体验,感知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工作中的难点与群众“急难愁盼”,推动社会工作服务精准提质、作风能力持续提升。
“每转换一个身份,对基层的理解就更深一层。”参与活动的干部王雅辰道出了许多同事的心声。调研组走进四海逸家社区,与社区工作者座谈记录诉求,亲身体验楼栋巡查、隐患排查、居民诉求处理等工作。走访脱贫监测户了解政策落实情况,在“换位”中精准感知社会工作的千头万绪。
在快递园区,干部们穿上工作马甲,化身“一日快递员”,从包裹分拣到系统入库再到网格配送,在反复实践中熟悉流程、提升效率,切身感受新就业群体的劳动强度与职业诉求;随后又化身“一日骑手”走上街头,在全程跟单、并肩奔波中,摸清“城市奔跑者”饮水、充电、休憩等实际困难。通过沉浸体验,进一步丰富“旬小新”共享驿站和“马上服务”小程序功能做优服务。此外,调研组还走进陕西康之宁玩具礼品有限公司,详细了解企业规模、员工待遇、党建作用发挥与发展需求,问得仔细、记得认真,手中的笔记本,记满了为企业纾困解难的第一手资料。
社区网格走访中,体验干部跟着社区干部李大姐穿梭街巷,她的民情记录本记录着每户的“微心愿”。74岁患有慢性病的空巢老人张奶奶,便是社区干部心里“每日必看”的牵挂。在83岁独居老人何奶奶家,李大姐见门前有青苔便立即清理,进门后又检查水电、拉家常;在89岁老党员王大爷家,李大姐送还多交的2元党费,听老人聊农活,临走叮嘱“多晒太阳,有事喊我们”。“这些‘琐事’都是居民‘急事’,李大姐把居民当家人的态度,正是社区工作的底色。”体验干部王健感慨道。
除了日常的网格工作,基层干部打造的志愿服务品牌同样让体验干部深受触动。72岁的马海秀创办了“马大姐调解室”,以“耐心听、换位想、情理融”工作法化解邻里纠纷,近年来累计调解矛盾500余起;退休干部杨远珍开设“远珍巧手坊”,带领陪读妇女、退休老人“指尖创收”,家庭矛盾少了,社区笑声多了。“现在大家聊编织、议增收的多了,家庭更和睦!”居民王大姐笑着说。
体验干部沉下身子,更沉下心。以“三问三解”工作精准破题,深入一线“问困难、问需求、问建议”,无论是非公企业经营发展诉求、老城社区“建房手续繁杂”的遗留问题,还是社会组织在政策、人才、运营上的现实困境,都被逐一记录、建立台账。在此基础上精准施策:解当下之难,针对收集到的问题,能现场协调的当即联系解决;解发展之困,对青年创业协会、电子商务协会的发展焦虑,列入培训计划精准辅导;解长效之策,对普遍性的系统瓶颈,则着手研究长效机制,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扎实推动“问题清单”向“成效清单”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