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小店的 “诚信账本”

通讯员 张亿鑫

在石泉县两河镇210国道旁的高原村,有一个名叫“何家湾商店”的日用百货店。这家小店用37年的经营历程,写下乡村商户的“诚信答卷”。从1986年何业强的父亲创办副食店到1998年何业强接过“接力棒”,这家小店以诚信经营为立店之本,成为大山深处村民信赖的“生活港湾”。何家湾商店的货架虽几经更新,却始终摆着一样“不变的商品”——诚信。

高原村山大沟深,距离两河镇政府6公里,早年村民采买物资需往返奔波大半天。“最初货架上只有零食、肥皂等几十种日用品,但父亲说‘卖货先立信’。”何业强回忆道。凭借着父亲留下的“诚信经”——物美价廉诚信经营和热心肠的服务态度,深受当地村民认可。尽管那时村上不止一家商店,但却是最受欢迎的,好多绕道前来的村民只为亲口讲一句“我只在你这里买”。

在村民的建议下,他店里的经营类目不断扩大,除了米面粮油烟酒百货,如今还有菜种化肥、五金配件等,俨然成为农村人的生活小超市。这样一来,大多数情况村民们就不必花费大半天时间到镇上采买了。村民们对这样的便利竖起大拇指,夸赞起何老板的生意越做越大。何业强很清楚,顾客在这里买的不仅是商品,更是一份心安。

诚信,不仅体现在货真价实上,更体现在日常真情与细微服务中。他常说:“顾客的信任满意比利润更珍贵。”有人进店买东西他总是笑眯眯的从不甩脸子,通过日常聊天拉家常拉近距离,和大家熟络起来。曾有老人购买商品后因储存不当导致损坏,他总是热情退换;曾有村里人在店里落下钱包,他捡到后悉数奉还,失主想酬谢他却谢绝说:“我知道你这个钱是大半年采山货赚来的辛苦钱。”对于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他还主动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将温暖与便利送至家门口。

生意好的背后,是人心换人心的经营。随着现实生活和村民需要发展变化,很多事情要在线上办理就能方便许多。而农村空心化问题逐渐凸显,很多年轻人外出,家里多是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为了帮助这部分留守老人跨越“数字鸿沟”,作为人大代表的何业强,他在店里开通了农村助农取款终端业务。存取款,缴话费、电费、农村社保合疗等,在何家湾商店里都能一一办好,并耐心地解答村民的疑惑。

在何业强日复一日的坚守下,何家湾商店成为当地有口皆碑的“诚信驿站”,也是该村仅存的一家。老顾客们不仅自己光顾,更乐意介绍亲友前来,许多在高原村有远房亲戚的,都被亲戚引荐到在这里采购。闲暇时,小店前的樱桃树下,总有他和村民唠嗑说笑的身影。

这家朴实无华的乡村小店,却装满了人间百味;生意平凡,却连接着乡里乡亲最朴素的温情。何业强把这里不仅仅看作是一个买卖的地方,因为它售卖的不仅是柴米油盐,更是整个村子的信任与依赖。从父辈的货架到如今的一站式便民服务平台,变的是一代人的容颜和生活方式,不变的是两代人对“诚信”二字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