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生活

文兴街与文兴塔

牛谦才

文兴街是一条有着悠久历史,已废弃五十多年的老街巷。它的形成皆因文兴塔而起。

文兴塔本名文星塔,距孔庙后三十米位置,要理清文兴街的来历先要从这同音的一字之别说起。今天双溪寺与清顺治年以前的泰山庙相邻,山东泰山是皇家封禅祭祀场所。其它各地泰山庙是地方官员代表皇家祭祀场所,史载南宋名将王彦抗金途径安康,因连阴雨被困泰山庙,祈神灵天才放晴,起程后与金兵交锋获胜,他不失诺言对泰山神重塑金身以了心愿。这段历史证明泰山庙最迟也属宋代道教古建筑,文星塔系道家信奉文曲星宿所建,塔是泰山庙建筑群的组成部分。但不属文庙建筑群范围。

明万历年筑新城,泰山庙主庙以南部分被切割,文星塔与泰山庙分离,被圈入城墙内。

清康熙年,道教泰山庙与佛教金堂寺互换,文星塔遂更名文兴塔。咸丰二年(1852),新城举人张补山受官署委托振修文庙。此后安康科举遂之兴盛,文兴塔附近迁居筑屋者渐多。从新城北门以东沿城墙直至文兴塔,所建院落也比较考究。说是街也不完全是街,因为建筑错落,未成主道。说是巷,错落建筑所留置的行人道比巷宽出许多。

新城本来就是寂静之城,文兴街环境更是静中通幽。

客座有新闻,竹园繁露滴清响,

吾家无别况,桂院微风送异香。

此联的作者就是寓居文兴街的清末举人董铭竹。其笔下竹园桂院之居在文兴街并不少见。但也有不少漂亮的院落并不是主人常住之所,主人经商居住于旧城,文兴街的住宅主要作避水之用,平时象征性地收点房租,有的甚至不收分文,客户则负责看管维护宅院。

文兴街还有不少房屋是旧城大商字号的货栈。旧城驰名药号张协丰设在文兴街的货栈南至府学街,占地近十亩,房数十间,主要用于存放名贵药材,晾晒炮制。1940年9月3日,张协丰旧城库房遭日军轰炸,所幸新城库损毁不多,否则该药号将毁之以尽。

旧传:文兴塔上生有一株石榴树,每年开花却不年年结果。结果之年就有人中举,结几个中几个。每年夏秋之交,围着塔数寻石榴者众多。说来也巧,光绪二十年(1894),陕西省甲午科乡试,董铭竹三篇文章都是最早交卷,学台阅卷大赞:“真是锦心绣口,文不加点,经世之文也”。接下来墨卷交众考官、房师传阅,皆赞不绝口。晚上,学台将墨卷再行尝阅。讵料,学台是个大烟鬼,边阅卷边吸,边吸边赞,可谓爱不释手,决定要把董铭竹取为榜首。

可是到了排榜时,死活找不到卷子,这便没了录取依据。众考官只得把董铭竹纳入副榜。学台惋惜地说:“那就要委屈他了,权作是半拉子举人。”直到示榜后半个时辰,卷子突然找到了,原来墨卷被学台稀里糊涂地压在他的烟盘子下面。总算有了结局。回家后,才听人说塔上的一棵石榴在中秋(正是发榜的日子)那天才全露眼,此前蜘蛛网缠着看不清。“半拉子石榴半拉子举,半拉子压在烟盘底”的故事在安康流传很广。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府学街扩修粮库,新建卫士防疫站均向北延伸,文兴街遂废弃。一代又一代的老人们说:旧城是一条大船,通往新城的万春堤,万柳堤和长春堤是三条拴船的脉链,文兴塔是固链的龙桩,因有龙桩固链,船才不会被巨浪吞没。笔者年轻时好奇,曾询疑长者,此说是否可信,答曰:它是告诫那些步入仕途的举人进士,要时时把百姓的事拴在心上。

新编《安康县志》载;文兴塔毁于1967年12月两派武斗。此说有违事实。此塔共五层,六菱形,高十五米,为青砖实心塔,人不可攀,文革中的无论哪一派,都不可能作制高点利用,毁其无益。既然逃过文革破“四旧”的高峰期,完全可以保留下来,何况塔与文庙很近,形成一道相映为伴之靓丽景观,却于武斗停息后的1971年被附近单位偷偷拆毁,侵占其遗址。笔者曾供职于原安康县建筑公司,天天上下班从塔边路过,痛惜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