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小工厂出能人

通讯员 叶柏成 龚德鹏

近日,笔者走进紫阳县麻柳镇的多乐毛绒玩具厂,看见工人们挥汗如雨,正有条不紊地辛勤忙碌着。一只只制作精美、做工精细,憨态可掬的毛绒玩具,正在进行最后的“打扮梳妆”,准备“远嫁”异国他乡。

多乐毛绒玩具厂的生产车间主管叫邢华菊,主要负责员工培训、产品生产进度,质量把控等工作。80后的她,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言谈举止间,透露出一股女强人的干练与洒脱。

“去年1月份,我们才从原来只有100多平方米的老厂搬迁过来。那时候,员工只有22人。资金、设备、人员、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显得捉襟见肘。”邢华菊介绍说,“社区工厂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得益于上级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积极争取苏陕扶贫项目资金,投入建设资金总计168万元。现在预计年产各类毛绒玩具10万余只,年平均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多乐毛绒玩具社区工厂的正式开工投产,解决了麻柳镇集镇安置社区居民就业岗位112个,其中贫困户44人。目前社区工厂人员做到“零流失”,并带动乡邻一起脱贫致富,这都少不了邢华菊的一份汗马功劳。

刻苦钻研业务,是邢华菊做人的本色。第一次接触毛绒玩具的她,又加之自己是本地人,既要掌握手艺,又要处理工厂中时时出现的“疑难杂症”,困难可想而知。在没有任何技术帮助与技术人员支撑的情况下,她身为女性,巾帼不让须眉,通过大胆摸索,昼夜钻研,仅用了短短一个月时间,就熟练掌握了毛绒玩具的缝制技术。她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自己熟练掌握了技术后,就立刻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其他人。对机器维修这块儿,她从刚开始的时候连一颗螺丝钉都拧不开,到后来所有的机器自己都能动手拆装维修。而这条自我摸索钻研之路的艰辛,恐怕只有她自己才知道。

为了工厂里的工作顺利进行,她的手机24小时从来没有停止过响动,一直都是在忙着处理工作上的大事小情。“今年工作太忙,有时候忙到想吐。根本没多少时间照看家里,工作在哪,哪里就是家。虽然月收入只有3000多块,比过去在外打工赚得少一点,但最起码现在可以照顾家里老人和孩子的生活。”邢华菊对目前的工作和生活很是满意。

爱厂如家,是她的心声。麻柳地处偏远,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基础薄弱,贫困人口较多,大多数家庭妇女只有守着“一亩三分薄地”挣几个零碎钱。“学生四点放学,我们六点下班。孩子放学后就守在缝纫机旁,很不安全,也影响大家的工作。”多乐玩具工厂女工王从菊对笔者说。“邢华菊知道这个情况后,她多次与领导沟通协调,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地来回跑,尽管她知道工厂开始运作时困难重重,但她硬是把员工的这个最大后顾之忧给解决了。”

现在,多乐玩具工厂有了自己的妇女儿童之家,占地总面积70余平方米,可容纳60多个学生学习玩耍。公司还购买了电视机、图书、玩具,专门聘请了两位老师辅导孩子们学习。并配备了一个冰箱和一个微波炉,用于存放和加热工人们自带的饭菜。邢华菊把厂里的姐妹都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真正的爱厂如家。

今年6月,邢华菊向社区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光荣地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她的言行举止更加严格地向正式党员看齐。做好表率,起到带头作用,是她一贯的初心。“做毛绒玩具,布料的选购很讲究,不能过敏、不能褪色、必须吸汗、保证纯棉。我做事喜欢要么不做,要么就要做好。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企业老板为我们想得这么周到,工人们干得很起劲。大家有一个共同心愿,就是把产品做好,让老板有钱赚,让自己有活干,收入有所增加。”邢华菊把厂里生产的毛绒玩具样品递给笔者看。“现在工厂才刚起步,毛绒玩具质量做得比市面上要好些,价格却一样。我们先把口碑树起来,赚得少点无所谓,最重要的是对得起良心,才能让小工厂,实现我们的大梦想。”正是由于有了更多像邢华菊这样对商品品质的坚守者,才会生产出一批批质量过硬的产品,才会走出国门,赢取更大的消费市场,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与赞誉。

如今,多乐毛绒玩具已远销海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优质的毛绒玩具收获了多位客户的广泛信赖和认可。下一步,多乐毛绒玩具将进一步得到创新和壮大,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毛绒玩具,努力成为优秀的毛绒玩具行业的创造者和领跑者,打造出中国毛绒玩具的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