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科技

市农科院水稻育种
自主知识产权获得重大突破

本报讯(通讯员 郑敏)8月10日,由市科技局推荐,陕西省技术转移中心组织,对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完成的“优质水稻恢复系亲本创制与系列品种选育应用”项目进行了成果评价。

该项目通过多年在籼型亲本中导入粳稻血缘,扩大遗传差距,提高杂交优势,采用常规育种系谱手法,选育出2个高配合力恢复系“康恢1145、康恢115”后,采取自育及引进优良不育系与“康恢1145、115”配组,选育出适宜陕南川道丘陵和中山两个生态稻区种植的5个中籼晚熟杂交水稻新品种,即“泸香145、中优145、广8优5号、川香145、盛优145”,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填补了安康市水稻育种亲本及品种自主知识产权的空白,其中“广8优5号”“盛优145”通过了重庆市引种备案。同时,课题组集成了上述品种配套的高产安全制种技术和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种子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推广模式,加速了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应用。2016至2019年累计推广面积165万亩,产生经济效益20362.5万元。

这次成果评价,陕西省技术转移中心邀请了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李传国、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王荣成、陕西种子工作总站研究员刘五志、陕西理工大学教授张羽、陕西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葛红心等省内外知名专家,通过考察大田水稻新品种展示,听取了课题组研究报告,审阅了相关材料,经质询答疑,认为该项目选题切合生产实际,技术路线科学,原始创新突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综合技术达到国内同类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