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从“亮点”到“点亮”

——看安康市中医医院如何将“软实力”练为“硬功夫”

记者 吴昌勇 吴苏 通讯员 王超

近些日子,安康市中医医院正在为即将到来的第三个中国医师节进行前期准备。

一大批来自临床一线的医生将成为节日的主角,在掌声中走上领奖台,接受全院职工的礼赞和致敬。毫无疑问,这些站在舞台中央的白衣天使,是从全院优选出的先进典型。他们既是引领发展的澎湃动力,也是诠释医院精神的生动个体,在他们大爱朗照的心空,清晰着“安生济世、精术葆康”的职业使命,在他们敞开怀抱的正前方,是万千患者丛林般树起的大拇指,环绕在他们四周的,是安康市中医医院这个活力迸发的天使方阵。

初秋时节,丰收的喜悦场景将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医者仁心孕育出来的这份岐黄深情,让学科繁荣和人才振兴的图强之旅铿锵有力,也让精业奉献、科研创新、技术攻关和环境优化的医疗实践行稳致远。

一起走向舞台中央的,是医院将“软实力”练为“硬功夫”的发展之秘——除了“广施仁术、福泽民众”的职业信仰和服务宗旨,还有院党委书记茹甫毅 “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的八字寄语,同样让他们满怀发展豪情的,还有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胡章学勾画出的以“内涵重强、技术重精、管理重效、理念重新、作风重实”为内涵的“五重”远景规划。

医技“撑腰”,每一次努力都是为了提供更专业的解决方案

记者见到神经外科主任吴宗涛时,他正在对一台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组织术前讨论。作为外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专业的特殊性让吴宗涛每做一台手术,都小心翼翼且竭尽全力。

从医25年来,吴宗涛始终保持着一份深耕专业的热度。2013年,市中医医院组建了神经外科及安康首个神经外科专科重症监护室,身为科室带头人,他带领团队成功挽救了多例颅脑损伤、脑出血、颅内占位等神经外科危重症病患的生命。在此基础上,他又逐步开展显微神经外科、神经内镜技术、神经介入等神经外科高精尖技术,创新开拓实施了第三脑室颅底造瘘、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栓塞及夹闭、复杂颅底肿瘤切除等多项前沿技术。精湛的医术为他积攒了口碑,也为他树立起了全省地市级医院的学科权威。在他的带领下,该院神经外科在短短几年就已发展为区域内技术领先、科研成果丰硕的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就在吴宗涛忙于术前准备时,胸心外科副主任医师吴应虎正在病房间来回穿梭,当日是科室每周大查房日子。40多年来的临床实践,不仅淬炼出过硬的专业素养,也让他在我市先后率先开展了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各类胸外科疾病,并开创性地开展了多项外科高难度手术。近些年,他专注于对胸腔镜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不仅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病痛,加速术后康复,伴着手术难度的不断提升,学科影响也有了更大的辐射范围。

和其他科室相比,中医院肛肠病院副院长王俊每日的工作更加繁杂琐碎。“肛肠方面的疾病本身就具有相对的普遍性,而我们医院现在所做的手术基本都是三四级疑难手术,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这对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独立开展第一台手术以来,王俊已经有了成功完成超千台手术的学术经验和专业积累。在不断攻关技术难题的过程中,他先后开展了包括结肠癌根治术、痔上黏膜环切术、高位复杂性肛瘘虚实结合挂线术、肛裂切除术、直肠脱垂经会阴三联术、出口梗阻型便秘手术治疗等疑难手术,并得到了患者及业界同仁的一致认可。

如果说,他们用自己的不懈努力一次次为医院发展增光添彩,那么,和他们一道挽手并肩在名院、名科、名方、名医发展战略进程中的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贡献力量。加强医疗技术建设,持续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为医院发展提质增效的同时,也为医院高质量推进建设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回望过去,安康市中医医院医疗技术榜单上呈现出这样的精彩: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成功授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通过PCCM认证,陕西省市级高危孕产妇及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正式获批,检验科ISO15189医学实验室启动认证,医院成为首批国家分娩镇痛试点单位。仅2019年全年独立建制临床专业7个,急诊外科、疼痛科、周围血管介入科独立分设,骨伤病院资源整合成效显著,脑病科二病区、产科新二病区投入使用,国际超高端Force CT正式启用,六大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急诊急救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开展临床医技新技术、新项目48项,护理专业新技术、新项目10项,多项技术均填补了区域空白。

面向未来,医院也有更为明确的发展规划:加强中医内涵质量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实现中医诊疗模式在临床科室全覆盖,延伸中药共享中心和互联网+药学服务;加快推进六大中心建设,强化多学科协同配合,提升重点疾病救治水平和系统管理能力;加快打造临床医技科室区域领军品牌,大力推进亚专业分化、中医经典病房建设;着力提升诊疗技术水平,优化提升医院十大核心技术;加快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建设,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临床应用研究和医学转化研究,力争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零突破。

科研“强筋”,每一项成果都是为了不断拓展学科边界

2011年,参与陕西中医学院附属二院的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N0.2009DKG-78)中西医结合全面干预心脑血管事件链——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结合丹黄通脉方临床规范推广研究之缺血性中风筛查工作;同年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合作,参与“卫生部脑卒中筛查和防治工程”基地医院建设;2015年,主持省中管局出血中风中西医结合序贯优化方案再评价多中心临床研究课题;2016年,主持省科技厅低剂量CT灌注成像对早期脑梗塞溶栓前后缺血半暗带与预后相关性的课题研究;2017年主持省中医局项目出血性中风1、2号方对急性出血性中风患者的神经保护机制研究。

先后主持并参与国家、省、市科研课题9项,获得省级科技成果2项,安康市第二届青年科技奖1项。透过这些成果,该院脑病科主任潘平康正以科研创新为学科发展添砖加瓦,并不断巩固提升脑病科的学术地位。

而如他这般具有学术信仰的医生,在市中医医院还有很多。

2017年10月,该院新设立了血液风湿科,被全院上下一致看好的学科带头人,便是此前已取得多项科研成果的医学博士王晓军。20余年的时间,他持续不断地进修学习,一手抓技术,一手抓科研,突破一个又一个技术壁垒,最终成长为医院不可多得的复合型人才。

近10年时间,王晓军结合本职岗位实际,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省级和国家级统计源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共计24篇,其中发表SCI论文2篇。由他主持完成的《急性白血病患者AT-Ⅲ、vWF、DD及VEGF的检测及临床应用》科研成果,获2016年度安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受到了安康市人民政府的表彰奖励。2018年,王晓军被陕西省科技厅确定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当选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分会全国委员等。2019年,王晓军在《国际免疫学》杂志发表高影响因子SCI论文1篇。

同样在科研领域取得傲人成就的,还有该院口腔科主任王俊。作为全省地级市级医院唯一一个获聘为中华口腔医学会及牙槽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的学术领军人才,迄今为止,他承担了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健康促进与口腔医学发展西部行临床科研基金项目、陕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项目钛网塑形固定下颌骨粉碎骨折临床研究、陕西省卫生厅科研项目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用于生长发育期错颌畸形矫治的临床研究等一项项宏大学科选题。在收获了陕西省科学技术二、三等奖各一项,安康市科学技术奖4项科研成果之外,由他带领团队在室内率先规范化开展的畸形、缺牙修复、根尖切除术、全麻儿童牙病及特殊人群牙病治疗等还被确定为市中医院的十大核心技术。眼下,阔步奋进的市中医医院口腔团队,正朝向创建市口腔医院的目标奋斗。

加强医学科创研究,不仅仅只是出成果,关键在于通过不同的研究渠道和方向,提高医学人才的业务素质。对于这一点,市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严丽颇为认同。自从参与 “肝癌的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临床研究”荣获安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之后,她便在科研的道路上高歌猛进。这些年来,她先后主持了“循环肿瘤DNA液体活检应用与肺癌药物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的相关研究”;并先后撰写了包括“胃癌合并腹水患者接受S1联合DDP腹腔恒温循环热灌注治疗后病情进展情况评估”“125I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参麦注射液联合CT引导下碘125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观察”等在内的多篇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论文。这些,都为她受邀参加并主持多个与肿瘤治疗相关的学术会议进行了专业铺垫,也让其专业优势发挥的更加充分。

近年来,医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持续增加科研投入,通过系列硬核举措,完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创建科研平台,争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不断增强医院科研综合实力,进一步推动了学科发展。“十三五”期间,医院科研屡结硕果:获批设立了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陕西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陕西省及安康市名中医工作室、安康市科技创新中医药专家(国医大师)工作站、安康市中西医结合眼病研究中心。承担各级科研课题54项,其中省部级4项。获陕西省科技成果23项,省市科学技术奖7项,其中陕西省科学技术奖3项。共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40余篇,被SCI收录的论文18篇。获专利4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

与此同时,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实现博士后进站研究,1人被确定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被确定为全国中医临床、中医药创新、西学中骨干人才培养对象。完成省部级课题结题2项,厅局级科研立项20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实现我市护理科研省奖零突破。院士专家工作站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全市医疗行业唯一一家省级院士工作站。人才工作受到嘉奖,连续两年入选“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人入选陕西省特支人才计划,第二届医师节评选陕西省“德医双馨”医师、优秀医师各1人,第二届健康陕西发展大会获评全省“最美医院建设者”“最美医院管理者”“最美医务工作者”各1人,7人被授予“安康市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服务“润心”,每一个细节都让生死之托饱含医患深情

围绕科研与技术,更多微小的服务细节在市中医医院“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上得以凸显。

上世纪90年代,刚刚大学毕业的朱武进入市中医医院从事临床医学检验及输血工作,这一干,就是20多年。

“检验科的工作不比其他,因为是为其他科室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医学检验的技术,所以一点都马虎不得。”对检验科有着深厚感情的朱武于严谨之中多了一份耐心和细心。如今,已是主任检验技师的他,为了更好地为其他科室做好服务,在不断强化专业检验技术的同时,狠抓科室管理,在安康区域率先开展实验室IOS15189认证工作,成立了质量管理组、质量监督组、临床咨询沟通组、支持服务组等质量管理组织,并细化制定出各专业组各检测单元的质量控制目标和日常室内质量控制细则,定期对室内质量控制情况及质量控制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了实验室检验质量向实验室最高质量标准看齐。

在儿二科门诊,患儿哭闹的声音此起彼伏,而儿二科主任陈垣对此早已习以为常。每逢流感季节,陈垣每天都要接诊上百名患儿。“都说‘宁看十大人,不看一小孩’,在工作中儿科医师比其他医师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爱心是最好的处方。”陈垣坦言,小儿科是“哑”科,很多意识行为尚没有发育完全的患儿,无法准确表达病情信息,这对医生的耐心是一个考验。

陈垣的暖心之举,与院内另一位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服务理念的医生契合无二。今年已经52岁的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余尚贤,擅长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的救治,是该领域有名的专家。由于该科室所面临的病患大部分都是慢性病,仅仅中医结合的药物治疗远远不够,不厌其烦地提醒病人强化自我生活方式的转变,注重自身的健康管理也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每当有患者入院,余尚贤都会组织科室的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加强患者自我管控的意识。出院后,也会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提醒患者观测身体指标动态。“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把病人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质量的标准。”平和的话语间,能感受到休戚与共的医患深情。

2020年被医院确定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决胜年。为此,该院上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改革改善两手抓,以优化服务流程、改善人民群众就医感受为出发点,制定了《安康市中医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20年重点任务分解表》,通过巩固成果、创新服务、科技支撑、宣传引导,进一步巩固和创新改善医疗服务的有效举措,提升医院优质服务水平、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中医院。与此同时,在全院范围实施“全员全岗全程优质服务示范工程”,与之相配套的“优质服务规范100条”,成为医护人员自觉遵循的工作准则。

透过热气腾腾的发展场景,自带光芒的安康市中医医院的天使方阵,正以无愧时代、无愧患者、无愧岁月、无愧中医药事业的满腔赤忱,去迎接、去攻坚、去挑战,去点亮每一个精彩瞬间。致敬医师节,致敬一切平凡而又伟大的力量,“医”路有你,不离不弃,让安康更安康是内心的誓言,亦是忠贞不渝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