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广告

双拥潮常涌 鱼水情尤深

(上接一版)

饮水思源,不忘先烈。结合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程,我市投入资金4300万元,建设烈士陵园13个,抢救保护纪念设施74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1325座。争取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3个,开展《烈士英名录》的编纂工作,烈士纪念设施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将好事办好 把实事做实

3月16日上午,在欢快的锣鼓声中,荣获三等功的优秀安康籍士官王世杰家属收到安康高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送来的喜报和慰问金。在和平年代,每一项军功的背后,都是战士们无数日夜的辛勤付出。“一人立功,全家光荣。一纸喜报,重若千钧。”近年来,我市开展“庆送喜报”160余次,开辟“喜看家乡新变化,建功立业在军营”专栏13个,悬挂光荣牌76422个,表彰模范军属92名,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全社会共享军人的荣光。

为了让军人在军营安心建功立业,我市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把“为驻军部队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作为支持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先后制定出台了《安康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暂行规定》和《安康市事业单位定向公开招聘退役大学生士兵工作实施办法》,近年来为驻军部队解决随军家属就业问题10余名,安排子女入学15人,为解决驻安部队官兵“后路、后院、后代”问题出实招。

市政府每年预算不低于460万元、各县区预算不低于20万元的专项资金,保障驻军部队备战、训练和生活所需,投入7000万元建成了标准化的安康市民兵训练基地,投入1.2亿元建成安康武警支队新机关营房,汉阴县投入4000万元为32705部队修建战备路1条,市文广局、市文联等单位组织演员到各个部队慰问演出,开展书法进军营活动;汉阴民营企业直接把平价超市开到位置偏远的军营里。这一系列拥军行动生动地诠释了人民群众对军队的深情厚爱。

在新一轮创建周期内,扎实开展“强军优属办好九件实事”活动,为本地籍官兵建立了电子档案,市县(区)领导在每个时间节点带头对驻军和现役军人家属开展慰问活动累计500人次,解决涉军维权案件32起,帮扶特困军属157名,致慰问信3850封,让党和政府的温暖不断传递到军人、军属之中。

驻地是故乡 人民是父母

民爱军,军爱民。各驻安部队将驻地当作故乡,把人民当作父母,以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己任,从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大局出发,积极开展拥政爱民活动。每逢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驻军部队坚决维护,在民族团结进步、军警民联防、大中学生军训、抢险救灾、脱贫攻坚等领域坚持开展拥政爱民,广大官兵与安康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在安康脱贫攻坚战场,活跃着子弟兵的身影。安康军分区、10县(区)人武部与全市11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投入脱贫经费184万元,协调和争取地方配套资金466.3万元,帮扶产业发展服务社11个、社区工厂1个,助学6所,修建道路26公里,建便民桥2座,新(改)建农舍38户,住村蹲点525人次,帮扶脱贫463户1814人,帮扶贫困村的村容村貌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安康武警支队包抓帮扶汉滨区早阳镇褒河村脱贫攻坚工作,投入20万元建设村委会办公用房,投入40万元帮扶产业发展。

驻汉阴县某部队大力支持地方教育事业,出资125万元为双乳镇“八一爱民小学”新建1栋框架结构三层宿舍楼,建筑面积992.4平方米,解决了250名寄宿学生的住宿问题;捐资30万元为挂联的贫困村修建军民路。安康军代处承担襄渝、阳安、西康千余公里铁路线的军事运输保障任务,几十年来,始终立足铁路、扎根安康,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吉河通讯营与汉滨区中心敬老院结为军民共建单位,多次组织军医在驻地义务巡诊,为驻地群众防病治病,各地驻军还经常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受到驻地政府、群众的一致好评。

双拥共建是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的有效抓手,我市在中心城区确定了8个双拥共建示范点,明确各示范点的名称、示范内容、具体要求和军地双方责任,形成一套完整的共建方案,以示范点的建设引领全市双拥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每年春节、“八一”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军民演讲会,联合安康军分区政治工作处举办了以“若有战、召必回——祖国有我”为主题的安康首届双拥共建退役军人运动会。这些活动的开展,加深了安康军政军民情感,军民一家,植根大地,鱼水深情,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