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汉江晨刊

随地吐痰的陋习改了吗?

记者 杨迁伟

作为个人,我们能为疫情防控做点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不扎堆、不聚会、不串门、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但还有一件人人都能做到的小事,却对疫情防控乃至今后的疾病预防有着很大的帮助,那就是“不随地吐痰”。记者采访发现,疫情之下仍有部分市民摘下口罩随处吐痰,公交站台、菜市场、街上以及一些人流量较大的地方,成为随地吐痰的“重灾区”。

在安康城区大桥路影剧院公交车站,有多趟不同线路的公交车经过,此时,站台上有7个人等候乘车。地面上清晰可见斑斑痰迹,让人觉得很是不舒服。公交车站旁设置的垃圾桶,更是成为了一些市民“聚集”吐痰的“不显眼”处。

“现在好多人都带着口罩,还稍微好一点,以前上下班高峰期一过,公交站台前和站台下的马路边全部都是痰,都没办法清扫。”对环卫工人李阿姨来说,最恼火的就是这些随地吐痰的。

3月18日早晨,三名男士从黄沟路一早餐店出来,其中一人边走边咳嗽,没走几步扭头朝地上吐了一口痰,若无其事地离开了。后面正准备进店吃早餐的一女士赶紧拽了一把身边的孩子,生怕踩到。

“有些人是习惯性了,有事没事吐一口,看着就恶心。现在,听到有人咳嗽,我都会下意识地躲开。”王女士平时大都乘坐公交车上班,但每次等车时她都会在站台后面或者在站台一定距离之外等。“有时候堵车,半天才来一辆,也很想在休息凳上坐一会,刚走过去就发现地上有痰,立马就没心情了。”

比起一些市民在公众场合随地吐痰,彭先生更厌恶一些正在骑车和开车的市民随口吐痰。“这种现象太多了,有一次坐出租车,那天风很大,司机不停地向车窗外吐痰,当时特别担心痰液随风溅到身上。”彭先生表示,即使没有溅到身上,但心理上感觉很脏。希望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市民个人素质,并对这种不文明行为采取有效的措施。

疫情期间,不随地吐痰被写进了国家卫健委编制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指南》。那么,随地吐痰究竟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呢?

安康市中医院呼吸科副主任毛娅在采访中表示,痰是呼吸道的分泌物,健康人一般是没有痰的。但如果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受致病微生物感染后会产生大量的痰液。病人吐出的痰,相当于细菌的“培养基”,一口痰中会携带成千上万的细菌、病毒。而这些细菌或病毒一旦被吸入,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人、孕妇、儿童或有免疫缺陷的人,则可能导致他们被感染。痰中致病微生物蒸发到空气中后,经风一吹,这些疾病的病原体也会在空气中扬起,其他健康的市民通过呼吸这些带有病菌的空气,也很容易被感染。

“可通过空气传播的疾病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等,新冠肺炎也是如此。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更应该做到不随地吐痰,尽量减少相互感染的机会。有痰憋住不吐也会害人,痰在呼吸道内不及时排出,给细菌繁殖提供温床,导致呼气不顺畅及呼吸困难,可能发展成肺气肿;诱发咳嗽,反复咳嗽将使肺泡发生变化,导致功能低下;痰还含有收缩支气管的物质,使支气管痉挛;因此,有痰还是要吐出来,但注意不要随地乱吐。吐痰时,最好用纸巾包好,再把它扔进垃圾桶。”毛娅认为,不随地吐痰不仅是文明的象征,更是保护人类健康的需要。

经查阅资料发现,已有部分大中城市针对随地吐痰的不文明行为发出倡议,有些城市把随地吐痰纳入到市容市貌管理规定中,并针对这一现象制定了处罚措施。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四川等地接连发出倡议,并开展针对随地吐痰的专项集中整治行动。那么,安康在这方面又是如何做的呢?

记者从市创建办了解到,关于随地吐痰这种不文明行为,无论是在卫生城市创建还是文明城市创建中,都占了一定的比例评分。在《安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办法》中也有明确的处罚措施,一个是劝导,一个是行政处罚。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大部分以劝导为主,也就是经过工作人员劝导后,市民自行收拾处理。行政处罚则是依照《陕西省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第45条,处以50元以下10元以上的罚款。市创建办市容市貌科负责人段伟说:“目前《安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已经到期,新的管理办法正在修订当中,针对随地吐痰这一不文明行为依然会列在管理办法之中,并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市创建办卫生组副组长高军表示,自安康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以来,针对随地吐痰这一不文明现象,组织过文明劝阻活动,同时对沿街商户制定的门前责任四包,五位一体清扫保洁等市容环境清洁工作,都有效缓解了随地吐痰对市容环境的影响。

“希望历经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后,能进一步促进市民良好公共卫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增强卫生防范意识,从自身做起,不随地吐痰。作为职能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以劝导为主,同时结合文明城市的创建,将这一不文明行为作为重点工作,加大宣传,加强引导,并发动社区、居委会、志愿者等力量开展文明劝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