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专题

以“党建担当”聚力“脱贫攻坚”

——访汉阴县汉阳镇党委书记王卫



  镇党委书记王卫为羊肚菌代言



  镇长李小平陪同农科所专家察看绞股蓝长势


记者 王拥

汉阳镇位于汉阴县西南边陲,地处巴山北麓,汉江南岸,与石泉县毗邻,全镇总面积163.39平方公里,辖15个村1个社区。近年来,汉阳镇党委、镇政府全力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目标,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党建引领等方面成效突出,脱贫效益十分显著。近日,本报记者就汉阴县汉阳镇如何以党建为引领,巩固脱贫成果,以及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如何部署下一步的工作规划等方面对该镇党委书记王卫进行了专访。

记者:汉阳镇如何以党建为引领,促进脱贫成效、巩固脱贫成果?

王卫: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镇党委书记牵头做总负责人,由我亲自带头抓脱贫;一是积极探索了“党建+产业扶贫”模式,以将“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为主要抓手,全镇成功创建镇园联盟基地5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42个,村企集体合作社15个,建立了村级劳务公司15家,培育了党员致富带头人24个。特别是在汉阳镇灵宝茶叶有限公司党支部,就很好的将群众致富路子镶嵌在茶叶产业链条之上。光是茶园管理、采茶、制茶等环节,一年就能为群众创造总计50万元以上的劳务收入;笔架村支部在领导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产业方面,围绕茶叶、食用菌、富硒大米三大主导产业,用不到3年的时间实现销售产值700万元以上,盈利137万元,上缴利税26万元,为全村群众创造务工收入20万元以上。脱贫成效好不好,产业发展快不快,主要看支部书记接不接地气,支部班子建设是不是有成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能不能调动起来,群众的积极性能不能激发出来,各方面都发挥作用了,我们的工作也就富有成效了,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自然就上来了。

记者:汉阴县321基层治理模式在汉阳的具体实践有哪些?

王卫:近年来,汉阳镇在推行“321”基层治理具体实践上,主要是通过镇党委抓党支部、党员联系群众,镇政府抓村委会、村民代表联系群众,镇人大抓代表小组、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在全镇16个村(居委会)每15-30户划分一个网格),网格长对口联系群众25000余人;充分发挥网格长在群众身边服务,在党的建设、社会治理、脱贫攻坚、产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9年,党员、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在治安案件调处方面达到196余件,参与巡逻300余起、开展便民服务230件、为群众提供产业发展信息120条,为留守老人、儿童办了大量的实事好事。特别是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快速推动“三个一”产业发展模式落地方面,我们的各级网格长很好的发挥了政策宣讲、流转土地备耕、矛盾纠纷化解、劳务用工信息传递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比如:我们要栽植茶苗,有大量用工需求,村干部只需要在网格长群里推送个用工信息,很快人员就能召集到位;在建茶园过程中,假如小组出现了征地矛盾纠纷,网格长第一时间就能知道情况,将信息在群里一发布,村镇干部也很快就能知道情况,快速的安排人员到现场进行调解处理,正是由于“321”作用发挥到位,才使我们短短3个月时间便建成8000亩茶园,为15个村脱贫摘帽夯实了产业基础。

记者:后搬迁时代,汉阳镇如何变特色为亮点,撬动经济杠杆,实现追赶超越?

王卫:目前,全镇易地搬迁达到890户3323人,为了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有效防止返贫,阻断“扶贫、脱贫、返贫、再扶贫”的恶性循环,我们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一是尽快做好宅基地腾退的清零,用好“138”后续扶持模式(即建强1个基层党组织,建好社区居委会、社区工厂、农业园区3个载体,建成便民服务、物业管理、平价购物、老年人日间照料、儿童校外辅导、文化活动、民事矛盾调解、红白喜事服务8个中心),切实解决好群众搬迁入住后的发展、管理和服务问题,让大家的归属感、获得感持续提升。二是抓好产业、就业,增加收入。按照“三个一”产业发展模式,以笔架村茶叶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在双坪片区,筹资350万元左右,建成一个规模1000㎡以上的现代化茶叶加工基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障贫困户在全产业链上增加收入;同时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能培训,确保每个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能。三是落实各类保障性政策,坚持“四个不摘”原则,落实社会保障、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惠农政策,减少群众支出。四是提升扶志扶智实效,增强稳定脱贫后劲,实现全镇高质量脱贫。

记者:在脱贫攻坚工作面临收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落地的新阶段,汉阳镇未来的规划方向是什么,又将采取哪些做法推动乡村振兴?

王卫:2020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今年工作首要任务是打好收官之战。在国家脱贫攻坚工作验收之前,高质量完成“三排查三清零”工作,针对146户341人因大病等特殊原因未能脱贫退出的群众,将要倾全镇之力,攻克坚中之坚,给脱贫攻坚工作画一个圆满句号。其次在汉阳镇未来的规划方向上,我和班子成员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思考和探讨,重点还是围绕如何同步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继脱贫攻坚之后的又一篇大文章,必须要先进行统筹谋划,再科学有序推进。

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一是借平台建产业,2019年汉阴县委县政府按照“南茶北果”发展思路,创新推进落实了“三个一”产业发展模式,汉阳镇多方筹集财政资金、苏陕协作资金、贫困户入股资金2300余万元,新发展茶园8000余亩,重点解决千家万户未来长效增收问题。目前,我们第一要务是全力以赴的督促各村管护好新建茶园,同时要持续加大对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和茶叶产业“三个一”专业合作社的扶持监管力度,让集体经济组织能够健康平稳运行。二是抓短期促增收。开年伊始,受新冠疫情影响,大量劳动力无法外出务工,造成农户家庭收入减少,我们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汉阳镇关于加快产业发展促进农户增收的通知》,对非贫困户、已脱贫户、在册贫困户,凡符合《通知》要求,按照户均600元进行奖补,刺激农户发展积极性,弥补受疫情影响带来的损失。三是促共享建链条。结合我镇已经建成220亩现代化大棚发展羊肚菌产业实际,正在利用有效时节,动员更多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捆绑到笔架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一起,采取“技术共享、市场共享、品牌共享”的方式,共同发展香菇产业(袋料),让单一的羊肚菌产业转变成羊肚菌和香菇循环发展的产业,促使建成一批高标准、成规模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形成一条新的、具有汉阳特色的食用菌产业链。

因为我们目前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所以下一步,我们也会加强人才振兴,后续将根据不同产业特点,采取集中式、分散式、分段式、跟班式相结合的方式,对从事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提升生产技能的种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新型经营主体从业者等典型人物进行培训、实训,让他们优先转型升级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在资金、政策上面予以扶持,从而调动其他农户和专业组织法人的参训积极性,打造我们自己的乡土人才库。

同时,我们将以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镇文化站机构改革,依托汉阳镇文化剧社为建设载体,培育一批类似于潘家园子、天池小区一样的高标准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为各村(社区)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乡贤文化队伍,为乡村振兴增强文化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