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广告

扶贫“自检”证清白

(上接一版)

立即整改:“不怕发现问题,就怕找不出问题”

旬阳县构元镇蒿塔村互助资金协会的负责人怎么也没想到,在向贫困户发放贷款的过程中,竟然存在超标准问题。而之前,从来没有任何人告诉他们,这属于互助资金管理的违规行为。审计人员发现之后,立即向该镇提出审计建议,要求立即整改。协会立即联系贷款户,收回了超标发放的互助资金。同时蒿塔村以审计为契机继续查找互助资金管理上存在的漏洞,主动请镇财政审计所管理帮助其代管账务,请当地农商行帮忙进行资金投放审核,极大地降低了互助资金管理风险。

其实,这只是本次扶贫审计全覆盖边审边改的一个缩影。

众所周知,扶贫领域项目多,资金量大,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任何地方、任何领域哪怕是出现一点点小的问题,都会影响全市的扶贫效果,影响各级对安康脱贫攻坚的成效考核,甚至给今年我市脱贫摘帽带来巨大隐患和风险。为此,在扶贫审计全覆盖中,县区政府、审计部门和脱贫攻坚指挥部就把工作重点放在了边审边改、抓早抓小上,把查出来的问题尽早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审计治已病、防未病、促内化、防风险。

白河县审计局局长叶怀成对记者说,以前,行政部门流传着一句话,叫做“防火,防盗,防审计”,可是在开展扶贫审计全覆盖中,有的镇和部门却主动上门,要求尽快派出审计组,对他们进行审计,帮助他们查找扶贫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好提前着手整改,把问题解决在当下,不给扶贫验收留下隐患。

汉阴县审计局局长钟华说:“在扶贫审计全覆盖中,我们不怕发现问题,就怕找不出问题。现在找出了一个问题,把它整改到位,就是降低了一个风险点。通过排查找出的问题,再举一反三,查找出同类问题并切实整改,就消除了该类问题存在的隐患,脱贫摘帽验收就多了一份保障。”

据悉,2019年10月中旬,安康市脱贫指挥部从市脱贫办、审计局、财政局分别抽调了一名县级领导和部分工作人员,组成3个检查组分赴各县区,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了全面跟踪检查,确保整改全见底,问题全清零,不给脱贫摘帽留风险。

记者还从我市有关部门了解到,截至目前,该项审计成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审计发现的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整改,查出的案件和查出的线索也已交由当地纪委监委立案审查。

建章立制: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促长效

茶叶是紫阳县最有名的产业,但该县的瓦庙镇新民村却放弃种茶,发动群众种中药材大黄,这是什么原因?在今年的扶贫审计全覆盖中,审计组走村入户,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问题。原来,该县有部分高山贫困村,发展了茶叶产业,可由于地处高山,别的地方茶叶已经上市了,山上的茶叶还没发芽。导致能卖上好价钱的明前茶、清明茶在这里都赶不上趟。等山上的茶叶上市,高品质茶市场需求已经减少,只能低价出售,效益自然就上不去。产业效益上不去,农民增收的愿望也落了空。

据此,紫阳县扶贫审计组便向所在的镇村提出了审计建议,建议他们改种适合当地土地、土壤、气候、气温等条件的农作物,发展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真正做到以产业的增效助推贫困户的增收。而像新民村这样的贫困村,由于改种了别的更适合的品种,群众大幅增收。紫阳县审计局的主审邓豆豆还利用她县政协委员的身份,向政府提出建议并被采纳,因地制宜多样发展,为紫阳县高海拔山区的产业脱贫和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

这样的例子,在本次审计中不胜枚举。

“扶贫审计全覆盖,不仅让安康扶贫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前暴露提前整改,促进了扶贫政策得以落实,提高了扶贫资金的精准使用,还加快了扶贫项目的进度,保护了一批干部,而且有效防范了在脱贫摘帽验收中出现的风险。”采访中,我市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市长何邦军这样总结,“更为重要的是,出台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了长效机制,为今后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了解到,为加强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安康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市财政局下发了《扶贫资金信息公开和公告公示制度》《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实施办法》,对资金的安排和分配、拨付与管理、监督与检查进行了详细界定,并明确规定对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的当事人要从严惩处。2019年9月份,在全市推广了岚皋县创新推出的扶贫资金“三级两账”全口径监管,保障了扶贫资金的安全。同时,针对涉农资金多方管理、重复拨付,资金项目招投标,村集体经济如何壮大等方面,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和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的意见》《苏陕扶贫协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扶贫互助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和办法,促使了扶贫领域从政策落实到资金管理,再到项目实施,都有了长效的管理规范和运行机制,为扶贫干部做好脱贫攻坚、防范风险提供了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