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让村里变了样
——市人社局包联帮扶王家河村十年记
通讯员 张卓华 汪玉函 胡名才
日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所包联帮扶的紫阳县蒿坪镇王家河村举行了以“十年帮扶结硕果,乡村振兴旺佳和”为主题的新民风倡议大会,向全体村民发出争创“旺佳合”家庭的新民风倡议,现场200余名干部群众在热闹喜庆的氛围中一起感受到了王家河村十年来的沧桑巨变。
发表倡议的张永祥家庭是王家河村有名的“产业脱贫示范户”,最令人称道的,是在过去的十年里,张永祥一家因茶致富,把一片片荒地荒山变成了如今的“金山银山”,用执着和汗水让“绿叶子”变成了“红票子”。
在王家河村里,类似的故事还在不断上演,而这些变化背后,不仅有每一个村民的努力,还有包联单位无微不至的帮扶。
秉初心、结情缘,包联帮扶硕果繁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回顾市人社局和王家河村携手走过的十载春秋,昨日合力攻坚的情景犹在眼前。
王家河村在紫阳县蒿坪镇的东北部,过去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土地零散稀少,产业落后,村民饱尝环境之困和贫穷之苦。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自2014年起,市人社局开始包联帮扶王家河村。仅用两年半时间就实现各项指标提前全部达标,成为安康全市第一批精准脱贫摘帽出列村。
按照当时政策规定,承担行业脱贫任务的市级“八办两组”成员单位可不再承担帮扶任务,但市人社局领导和同志们对王家河村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始终挂念着乡亲们,依据“四不脱”的要求,继续派驻“第一书记”。
十年如一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市人社局接连选派了8届“第一书记”,选配精兵强将组成驻村工作队,以滴水之功践行“真帮实扶”四字箴言。历任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完成了初心传递,使命接力,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步一个脚印,一年接着一年干。从产业发展到环境改善,再到治理有效,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让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展现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气象。
抓优势、建体系,激发产业“硒”引力
“硒被誉为‘生命的奇效元素’,王家河村莲藕硒含量达到0.19mg/kg,属高富硒,是我们实验室检测出的硒含量最高的莲藕,难怪能卖出天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贺博说。被送检的莲藕是王家河产业大户胡小飞种植的老品种莲藕,生吃鲜脆、熟炖软糯,长期以来供不应求,平均售价接近十元一斤,是普通莲藕的四倍。
市人社局开展帮扶以来,经过多方考察与论证,王家河土壤和水源含硒量远超富硒标准,早在2010年,陕煤集团就在王家河村兴建“真硒水”矿泉水厂,使“汉水硒谷”的称号享誉全省,拥有得天独厚的硒产业基础。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驻村工作队进行了积极尝试。
近年来,在市人社局的帮扶下,王家河村建立了企业、集体、农户“三结合”硒产业发展体系,以“硒”为媒,发挥主体优势,做大富硒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发挥企业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建设生产基地、收购农户初级产品,开展技术培训,面向市场研发富硒商品。通过壮大集体经济,发挥集体经济资源整合优势,兴办生态渔业养殖合作社,把资源变资产。通过鼓励农户发展生产,发挥农户人力、土地资源优势,精耕细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再由企业和合作社销售。
十年间,陕煤集团真硒水工厂、安康新森凡农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紫阳县康兮寿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近10家企业在王家河落地投产,集体经济13个鱼塘鱼游虾嬉,农户种植的富硒茶超千亩,富硒保健品、富硒菊花饮品行销全国,全产业链条的趋势愈发明显。
夯基础、促宜居,山水处处是乡愁
“先前为研学基地选址看了很多地方,直到来了王家河,整洁的路面、干净的院落,青山和绿水告诉我:就是这儿了。”正在研学基地建设现场的湖北客商易国宝说。
俗话说“扫净院子迎贵客”,整洁的环境既是老百姓幸福生活的保障,也是文明新风的基础,更是招商引资的靓丽名片。
市人社局驻村工作队在进驻之初就定下王家河“小而精”的发展思路,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公共环境管理,引领自觉自愿维护的“建管维”工作措施,打造王家河宜居品牌。在市人社局的大力帮扶下,入村道路、休闲广场、河道整治、绿化花坛、垃圾站等环卫基础设施项目陆续落地,路管员、林管员、水管员、河管员等公益性岗位管理有效,群众扫干净、摆整齐、讲卫生的好习惯逐步养成,并自觉自愿参与到“和美乡村”建设中来。
十年间,市人社局已为王家河村累计投入和积极争取各类基础设施资金合计380余万元,设立公益性岗位55个。驻村工作队以身作则,每周开展环境整治活动。一系列真心实意的帮扶、真金白银的投入、真抓实干的攻坚,让方寸庭院升华、乡野村庄蜕变,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幅充满“乡愁”气息的田园画卷正徐徐铺展。
解民忧、暖民心,接续帮扶不了情
“感谢驻村工作队,你们救了我‘两条命’。”住在集中供养房的村民汪世明说。
汪世明虽身患疾病,劳动能力弱,无人照顾,但心怀一个毕生追求的“梦想”——养大10头牛,变卖后在镇里买房。但一场突发疾病差点让梦想破灭。2023年4月下旬,驻村工作队得知他突发恶疾,立即将他送到市级医院及时救治。经过2次手术和60天的住院治疗,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的汪世明面对高额的治疗和后续疗养费用灰心丧气。此时,驻村工作队主动作为,通过慈善救助项目、医保绿色通道和民政救济解决了治疗款项,还协调村卫生室负责后续换药。如今,汪世明又能为了他的“梦想”继续奋斗了。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王家河村村民的“急难愁盼”一直牵挂在市人社局和驻村工作队的心上。为了保障民生,倾听王家河群众呼声,化解群众矛盾,市人社局长期实施结对帮扶措施,每年开展“入户走访听民意、问题排查惠民生、矛盾化解暖民心”行动,让机关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子、走亲戚,及时解决“小问题”、化解“小矛盾”、获得“小确幸”。驻村工作队通过遍访收集民情,建立为民办事台账,与村四支队伍一同解决群众具体问题。
十年间,从代办跑腿到上门服务,从夫妻矛盾到信访纠纷,从扶贫救困到临终关怀,如此种种的“小事”在王家河数不胜数,无论老人还是学生,残疾还是健康,产业大户还是困难家庭,市人社局和驻村工作队永远是王家河村民的知心人和热心人。
十年帮扶让市人社局与王家河村血脉相连。一件件办成的实事,一个个落地的项目,都化为一幅幅生动的民生图景,这些图景体现在百姓的口碑中,也印刻在了群众的心坎上。乡村振兴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新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奏响。下一阶段,市人社局还将推动定点帮扶再提质、产业振兴再提效、三产融合再提速,聚焦乡村振兴总目标,做大“共富”蛋糕,全力推动包联帮扶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