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生产互助富路宽

通讯员 冯忠贵

在旬阳市桐木镇梅花村,一道道修建整齐的梯田引人注目。梯田边,桑木茂盛,梯田内,烟叶茁壮,给这个大山深处的村子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18年,我从烟站辞职回村发展产业,现在每年种植烤烟50余亩,养春蚕2张,养猪2头,年收入20余万元。”烤烟种植大户廖道乾算起了家庭收入账。

廖道乾从旬阳职业中学烟草专业毕业后,被旬阳市烟草分公司招聘为烟叶生产技术员,从事烟叶技术指导工作15年。看着一户户烟农在自己的指导下拔了穷根,脱贫致富奔小康,他心动了。“我的家乡虽然山大人稀、土地资源差,但平均海拔在800至1000米,加之湿润的高山气候,非常适合烤烟种植,我为何不回家带领乡亲们发展烤烟产业呢?”

廖道乾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家人,没想到遭到父母强烈反对:“我们供你上学就是为了让你能走出大山、能脱离种地。你现在有了正经工作又想回家种地,你到底是什么想法?”妻子也担心,“你说的兴桑养蚕、种植烤烟这两样产业在这里是有一定基础,乡亲们也都认可,但现在年轻人都出去创业了,家里的剩余劳动力都是60多岁以上的弱劳力和半劳力,怎么行?”家人的想法和担心他也曾想过,可是他始终坚定自己的打算。

“挖掘传统产业——兴桑养蚕,发展优势产业——整地种烟,三年时间带领乡亲致富。”当他把自己蓝图和决心汇报给村委会后,得到了梅花村“两委”和烟站的大力支持。

由于坡陡田窄,梅花村经过几代人的整理修建,现在村里的耕地大多是梯田。廖道乾和村干部一道动员烟农在梯田坎边栽植桑树,梯田内种植烤烟。春季时节采收桑叶养蚕,春末夏初时节,烟苗移栽到大田进入团课期,采桑养蚕刚好结束,利用两种产业的时间差解决了桑烟争地和劳力分配问题。

当初妻子担心的问题在烟叶烘烤环节凸显出来。一些缺少劳动力或者只有弱劳力的家庭,根本完成不了采收烘烤任务,采摘烟叶不及时,导致上一批烟叶进炉时间长,烘烤质量严重下降。既定效益降低、劳动成本增加,这让廖道乾十分着急。

在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廖道乾根据烟农户劳力情况以及地域分布情况,划分网格、众筹劳力、集体行动、攻坚克难。他将地域接近的3至5户划分为一个网格,网格内的烟农户家里留一个懂烘烤技术的人员,其余劳力组成互助组采烟装炉,既解决了烘烤时节缺劳力问题,还不误各自家里烟叶烘烤,更有效降低了烤烟用工成本。在他的组织下,全村29户烟农成立8个生产互助组。

经过他和村“两委”的努力,在桐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现在的梅花村常年发展烤烟700余亩,产值280余万元;养蚕70余张,产值15.5余万元。

“整合挖掘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我们要把梅花村农业生产互助组构建方法在全镇大力推广。下一年,计划将梅花村申报为市烟草局烤烟种植千亩示范村,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把梅花村打造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桐木镇党委书记吴妍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