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秦巴文旅

旅游+扶贫: 看唐家链子如何“链”






■ 记者 张 妍 通讯员 陈 帅

11月8日,第二十个记者节,记者一行走进瀛湖。

瀛湖因截流汉江蓄水而成,有着大片广阔的水面,景区内烟波浩渺,群山斑斓。

踏上玉清桥,满目的秋色裹着清凉的水汽就铺面而来。潮湿的路边有着零星晚开的格桑花,整洁的居民小楼靠山依水而建。

阳光乍现,披着光的村子有一种丰盈之感,同行雀跃。

记者所到的地方是瀛湖桥兴村六组唐家链子,22户村民只有一户姓陈,其它都是唐姓。

地处岚河主干道的唐家链子,在水库没蓄水之前,每逢汉江洪流回水,村民就在江边插竹竿结网,鱼随水游入其中,洪水退去,村民收网得鱼。

江边两岸,竹竿拉网,远远看去,状如锁链。唐家链子,因此有了一个和“渔舟唱晚”一样颇有诗意的名字。

因地制宜,围绕“旅游+扶贫”谋思路

唐家链子深处库区,交通不便,山地多,农业本落后。上世纪90年代瀛湖蓄水,随着大量的田地被淹,农业生产更是举步维艰。

沿湖村民大多选择外出务工,有的以农家乐、渔业养殖为生,是安康市贫困村之一。

左邻金螺岛、右邻翠屏岛的唐家链子似乎是个天成的“旅游村”。瀛湖景区游客连年增长,深处景区之内,因地制宜,发展旅游,势在必然。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虽然左右与景区相邻,生活在唐家链子的村民,没有人想到吃一碗旅游的饭。

2014年,是唐家链子的吉祥年,瀛湖生态旅游区驻村工作队进驻桥兴村,让这个天成的“旅游村”因为人的努力而落地成形。

“三变改革”,试行“公司+村两委+贫困户”扶贫模式

瀛湖生态旅游区驻村工作队从开展帮扶工作开始,就充分利用地理优势,把桥兴村纳入规划建设“瀛湖水画小镇”核心区域,通过广泛调研确立了“旅游+扶贫”机制,积极探索“公司+村两委会+贫困户”扶贫模式,用“三变改革”破局脱贫。

农民变股民。2015年,瀛湖管委会经过多方争取,协调落实500万元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桥兴村扶贫,如何盘活用好这笔资金、防止扶贫走样变形,经过多方会诊,在“旅游+扶贫”机制引领下,决定建立“公司+村两委+贫困户”模式,由安文旅公司出资700万元,从专项扶贫资金中落实当年126户在册贫困户每户2万元,村党支部、村委会48万元作为股东。

2016年12月,安康瀛湖渔文化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桥兴村126户贫困户均为公司股东。公司承诺在公司未盈利前每年为村委会和贫困户保底分红8%,截至目前贫困户户均分红收益4800元,村委会也有了115200元的集体收入,这些收入都用于村内公益事业与困难群众的临时救助。

资源变成了资本。渔文化公司以桥兴村自然与文化背景为基础,打造以“渔”为主题的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已完成渔文化村项目修建性详规,按照规划内容已申请瀛湖自然资源分局开展了桥兴村130亩土地的征地报批工作,兑付唐家链子征地补偿金600余万元,让村民资源变成了资本。

通过产业带动、入股分红、劳动力就业一系列措施,桥兴村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转变。“公司+两委会+贫困户”的旅游扶贫模式,让唐家链子的村民在家门口完成了“三变改革”。

企业受益,农民受惠的良性互动

以安文旅渔文化公司,把村两委会和126户贫困户作为公司股东参与公司运营管理和盈利分红,舞起旅游产业龙头,壮大乡村旅游。截至目前通过旅游带动,不仅解决桥兴村的劳动力就业,还辐射带动周边火星村、湖心村解决稳定就业136人,其中9人进入管理岗位,景区经营摊位24户、劳务用工109人。间接带动400余人次,部分村民完成了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角色转换。

桥兴村拆解网箱后,渔民上岸把资金向山上转移,成立茶叶合作社3个,新建改造茶园850亩;粉条加工合作社1个,订单薯类种植1200亩,与贫困户签订种植协议,带动34户贫困户脱贫。以唐家链子渔文化村为窗口,策划包装桥兴村唐家链子旅游商品,成为承接农副产品转移“二传手”,通过产业转型实现强村富民。

为提升唐家链子项目整体水平,安文旅渔文化公司从桥兴村农家乐经营户手中租赁房屋10栋,用于打造示范引领的唐家链子当地特色民宿和餐饮。在不改变原户主房屋结构的前提下,租赁期间内免费为户主提供房屋装修、外立面改造提升等装饰项目。在享受公司每年房屋租金的同时,农家乐经营户们可以自由选择进城务工居住或开展其他经营活动。

瀛湖当地船舶公司和部分私人船只的收购工作。收购工作完成后,原有船主聘用为安文旅交通运输公司的员工,为他们提供了新的的就业岗位。当地村民、贫困户既可以享受公司收购船舶的补偿款,又拥有了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

一业兴百业进,产业发展振乡村

2018年,在瀛湖管委会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对桥兴村玉岚街道到唐家链子4.94公里道路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对原有破损路面全面清除重建,对线路进行合理调整,重点区域布局景观小品,全线安装太阳能路灯140盏,实现全线亮化,不仅方便了村民,更满足了游客傍晚散步的需求,真正把乡村路变为旅游路。

按照“修一条路,美一片景,富一方民”的思路,生态旅游区将“扶贫+旅游“旅游+交通”有效整合,通过旅游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脱贫,通过唐家链子开发,征收、流转土地、租赁房屋民宿改造,彻底改变了贫困面貌。

目前,渔文化公司已投入70余万元用于唐家链子村居民舍的提升改造,完成《唐家链子项目策划》《唐家链子一期项目修规》,通过一系列项目报审、竞选,桥兴村成为陕西省第二批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安康市唯一入选村庄)。投入1000万元完成了沿湖7栋民宅的外立面改造,7处景观凉亭改造,区域内鱼肠小道(连户路)提升改造,水上观赏鱼平台的建设,拟征地块的围挡、平整。启动了唐家链子高压电箱建设、区域电网改造,完成景观水景一期工程与景观吊桥的修建。看着改造中的唐家链子每天都有新变化,贫困户唐甲平经常感慨:“公司出钱修路、改造房子,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这么美丽的环境,跟着公司指导办农家乐,现在考虑的都不是脱贫,而是更快的致富!”

在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和特色的乡村聚落景观的同时,村民发展林果园、观光茶园等产业,不仅提高了区域植被覆盖率,形成环境优美与自然系统相协调的休闲农业田园景观,还多了一份可观的经济收入。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游客与村民之间多了沟通交流、学习借鉴的机会,村民的个体面貌从意识形态上得到了根本转换,整体素质显著提升,为旅游村注入了乡风文明的精气神。

未来可期,以渔文化为主题的唐家链子

采访安文旅渔文化公司负责人汪徽中记者得知,渔文化公司未来将以桥兴村唐家链子为核心,打造以渔文化为主题的系列项目,布局分为沿水岸建筑、水面建筑及陆上项目这三大板块。

通过沿水岸打造渔家美食及民宿街区,立足景区特色,注入人文内涵,把民居外立面全方位改造、配套建设景观凉亭、叠泉水景、荷花池等小景点,移步换景,兼顾实用性的同时赋予美景多元化的展现空间。同时将村落原有的住户小路连接拓宽,与水岸渔家乐、渔文化展示综合体及码头等建筑连成区域性的路网,便于游客赏景游玩。在村居后面,原本用于栽种果蔬的菜地未来将会建设成为规模5000余平方米的渔文化展示综合体,涵盖当地特色餐饮、住宿、当地渔文化展示、捕鱼文化体验及游客综合服务等核心功能,全面展示渔文化内涵,扩大其品牌影响力。

外围与水域面积相连的区域,实行水陆两通,水面建造游客码头,打造水上鱼市,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水上交易中心。陆上建设生态农场,打造茶马跑道,连通生态农场至桥兴村后方万亩茶园,让游客体验另类的骑马趣味。

“下一步,围绕着旅游扶贫调整第一产业的结构,我们可以面对游客市场提供无公害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禽、奶、蛋。引入二产做产品,出品牌,建设以旅游为主的社区工厂,以唐家链子为品牌加工销售农副产品,同时加大对瀛湖旅游文创玩具、伴手礼的开发力度。聚焦旅游扶贫提质增效,以高标准的服务满足游客个性化的需求,让乡村旅游不断丰满起来。”说起唐家链子未来的光景,瀛湖生态旅游区驻村干部陈帅信心十足。

从没有规划的个体开拓到有标准的整体提升,从腥水荒山到金山银山,唐家链子通过旅游企业的进驻和旅游市场的客源需求迎来了自己的蓬勃发展期。事实也证明,发展旅游,才是能够改变人居面貌,让区域特色更为鲜明,地方品牌快速打响的一张王牌。

今天的瀛湖,不仅仅只是安康乃至陕西的靓丽旅游名片,更是为当地群众生活带来巨变的一汪流动金池,它让村民富了、家园美了、日子好了、笑容多了,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旅游业的价值与意义,也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显露无遗,具有特殊性、特色性的景点景区,走出了闭塞的山门水系,在时代浪潮中见证了一方水土的华丽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