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镇坪“五个一批”人才计划为乡村振兴赋能

通讯员 田俊

镇坪县始终秉承“乡村振兴、人才先行”理念,深入实施“五个一批”人才计划,全面推动各类人才向基层聚焦、往一线聚集,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

签约一批高端人才。聚焦项目建设、产业升级、企业发展人才需求导向,精准对接高端人才,以“人才+项目+产业+基地”等聚才引才机制,先后成立“桂建芳院士工作站”“张剑博士工作站”“刘昌奎口腔博士工作站”和“中国药科大学镇坪县秦巴中药材研究中心”,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集聚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高质量团队。依托“高校+产业+扶贫”模式,充分借力中国药科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学科、人才、技术和信息优势,积极对接10名专家教授及科研团队与振兴药业、莲花苦荞、万亩黄菊等10家公司签订产品研发、人才合作协议,推动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项目要素与人才资源的精准对接。

引进一批紧缺人才。围绕清洁能源、富硒食品、康养旅游、现代农业等重点项目、产业领域以及农业科研单位等事业单位和县域重点企业,摸清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分类建立人才信息库,科学编制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精准对接上级人才项目,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结合基层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紧缺人才需求,以“十百千”人才工程为抓手,先后引进新型材料、植物病理、环境工程等高层次人才22名,引进现代农林、数字媒体、城乡规划等农教文卫急需紧缺人才20名,通过公开招聘、“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等人才项目招聘特岗教师98名、公费师范生6名和订单定向医学生9名。

下派一批优秀人才。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做好驻村帮扶“四支队伍”选派工作,逐村摸清选派需求,严格把握人选标准,择优选派183名优秀后备干部、年轻骨干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为乡村振兴打造一支素质过硬、带不走的工作队。持续深化科技特派员选派和“专家一线服务”制度,根据专家专业优势和基层需求,按照“基层点菜、专家接单”模式,选派60名科技特派员和50名专家,发挥职业特长,围绕县域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开展全产业链服务,助力乡村创新资源集聚、企业技术突破、产业结构升级。

培育一批专业人才。立足旅游康养、文创设计、电子线束、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深入实施“人才兴企计划” “专技人才定向培养”“能工巧匠重点培育”等人才培养工程,助推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分级分类建立教育、卫生、农林等行业系统专技人才培育重点任务清单,制定阶段性培育目标和年度培养计划,通过开展乡村教师医生全员轮训、选派名医名师支医支教、遴选骨干人员外派学习等有效方式,全面提升专业人才素质;分期分批选派基层干部、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乡村文化旅游经营从业人员,依托中国药科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和深圳大学,开展生态旅游、中药康养、民营经济发展等专题培训;依托村集体经济和合作社建成5个特色产业实训基地,推行“企业+实训基地+致富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模式,专题开展中蜂养殖、中药材种植、盐道菜系开发、互助资金组织管理等产业技能培训,全力助跑乡村振兴。

盘活一批本土人才。结合县域人才队伍实际,分类建立农业生产经营、产业发展、乡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农村科技等“五类人才”信息库,统筹用好站所力量,着力建设一支懂农爱农、一心为农、真情服务的本土人才队伍。以村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合作组织负责人、复退军人、年轻党员为主体,全面实施“头雁引领”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领头雁”;以在外创业人士、在外务工人员为重点,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大力实施“归雁回巢”工程,回引在外人员反哺家乡、回报桑梓。以乡村手艺人、种养殖能手、乡贤能人、个体经营者、农村电商等“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为主要对象,重点实施“鸿雁带动”工程,培养100名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带头倡导文明的 “乡村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