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驻村工作队入户了解群众需求
通讯员 屈玉渊 张万锋 庄磊
安康学院驻岚皋县佐龙镇蜡烛村工作队坚持党建引领,紧扣为民办小事、办实事,创新打造“党员暖心服务站”和“小板凳服务点”党建“微品牌”,将服务群众的“大文章”做细、做实、做精。
在蜡烛村村委会一楼,“党员暖心服务站”标识虽小,但暖心精巧,与村委会“帮办代办窗口”功能属性统筹兼顾、一体服务。这是安康学院驻村工作队打造的首个党建“微品牌”,旨在为村民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
驻村第一书记在服务站值守时,积极帮助村民解决土鸡蛋销售、生活补助等相关问题。安康学院教育学院王刚教授带领该院青年教师到村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研,为老人送去温暖和关怀。安康学院医学院医学类专业师生到村委会为老人开展测血压、心率、健康咨询等义诊。
“工作队还帮我们买灯具,真是太热心了,第一书记交往起来也很亲切。”村民刘大叔说。
与此同时,驻村第一书记与驻村队员、村委会工作人员在走访入户过程中切身感受到走村入户的重要性,经过调研,驻村工作队创新提出了“小板凳服务点”的工作思路。
通过“小板凳服务点”,驻村工作队不仅了解到村民的实际困难,还收集到许多关于乡村发展的意见建议。此外,驻村工作队将“小板凳服务点”与“四议两公开”制度相结合,定期组织村民召开“小板凳议事会”,共同商议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治理等重大事项。在一次“小板凳议事会”上,村民提议优化饮水管道,工作队迅速协调,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论证和立项事宜,赢得了村民的一致认可。
“党员暖心服务站”和“小板凳服务点”两大党建“微品牌”,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实际困难,还成为工作队与村民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驻村工作队依托“小板凳服务点”,深入走访贫困学生家庭,了解教育需求,联合西安一家爱心企业举办“党建引领聚合力,同拨烛光耀前程”教育帮扶活动,为贫困家庭学生发放助学金,并积极协调岚皋县慈善协会为2名考入大学的贫困学生争取助学金支持。
在党建推动关爱方面,驻村工作队通过“党员暖心服务站”和“小板凳服务点”,精准掌握留守老人情况,组织“关爱留守老人行动”,为老人提供生活物资,协助整理庭院,改善居住环境。
驻村工作队还积极推动蜡烛村产业发展,联合安康学院统战力量到蜡烛村开展“科技助农·情系乡村”主题实践活动,以专业赋能精准对接山区产业发展需求。活动特邀陕西省魔芋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百忍、安康学院茶学专家赵卫国等组成指导团队,联合该校统战系统相关负责同志及留联会、知联会会员组建帮扶团,深入蜡烛村茶园、猕猴桃种植基地等,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专业指导。
在党建引领和美乡村建设方面,驻村工作队将“小板凳服务点”与“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相结合,邀请安康学院艺术学院师生、体育学院师生到蜡烛村开展采风创作、美育支教、送文艺下乡等实践活动,让艺术扎根乡村。
驻村工作队还将党建“微品牌”融入乡村治理,推动“弘德安康”道德建设,深化新民风建设。“‘党员暖心服务站’和‘小板凳服务点’有效解决了我们的实际困难,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关怀。”村民谭大妈感慨道。
安康学院驻蜡烛村工作队立足实际推出的两大党建“微品牌”,将党建与服务群众深度融合,实现服务从“坐等上门”到“主动上门”的转变。此类“小切口、大纵深”的服务模式,让党建工作不再停留在口号上,而是真正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实现了党建与服务的“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