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蕾初绽满芬芳

——我市青少年美育成果展演精彩呈现
《安康日报》 (2025年11月13日 第05版)

小演员表演得十分投入

汉调二黄表演韵味十足

嘉宾与演员们合影留念

记者 郭飒 通讯员 李刚

冬日的秦巴山区寒意渐浓,然而,11月9日的安康汉江大剧院内却充满艺术的暖流。下午3时整,剧院内座无虚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全民艺术普及专项基金2024年度“全国青少年美育示范基地”创建项目——安康市(2024—2025年)青少年美育成果展演启幕。

这场以“秦巴美育路 乡村少年行”为主题的艺术盛会,不仅汇聚了来自全市各县区的优秀青少年艺术人才,更展现了我市美育工作的丰硕成果。

多元协作育新苗

展演开幕仪式上,安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周墙回顾了美育示范基地创建的历程。“从项目启动至今,我们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探索之路。”周墙表示,这场展演,是全市美育工作者用心血浇灌出的艺术之花,更是我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生动实践。他的话语引发了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掌声经久不息。

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副局长王晓红详细介绍了我市美育工作的创新机制。“我们打破传统的美育教育模式,构建了‘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多元协作体系。”王晓红说,“这个体系的最大特点就是实现了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

据悉,在多元协作体系的支撑下,目前我市建成10个乡村美育分馆,配备5支“流动美育教室”团队,配齐画架、非遗教具箱等设备300余件,与10所学校签约共建“美育特色分馆”,实现对区域内乡村学校的美育服务全覆盖。与此同时,深化馆校合作,依托数字文化馆建设,打造“走进数字馆”非遗互动体验场景,开发虚拟版画创作、民歌趣味传唱等数字化体验项目,组织学生线上体验6000余人次,极大延伸了美育服务半径。将非遗传承深度融入校园美育体系,形成“馆内系统教学+校外实践体验”的活态传承模式。

艺韵飞扬展风采

展演中,来自全市各中小学校、社会艺培机构、美育分馆的青少年们,以舞蹈、声乐、器乐、朗诵、戏曲等多元艺术形式,集中展现了安康市创建全国青少年美育示范基地的阶段性成果。

晨晖艺术培训学校江北校区带来的开场舞蹈《彩虹宝宝》瞬间点燃了全场气氛。小演员身着七彩舞裙,在梦幻的灯光下翩翩起舞,他们灵动的身影仿佛一道道跃动的彩虹。“这些孩子来自不同的学校,经过长期系统训练,不仅舞蹈技艺有了显著进步,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找到了自信和快乐。”带队老师这样说。

紫阳小学的同学们带来的紫阳民歌联唱《童声唱紫阳》,将陕南民歌的悠扬婉转与童真童趣完美融合,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彰显了非遗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承活力。器乐表演环节中,安康二胡艺术培训中心的学员带来的《奔驰在千里草原》令人震撼。演奏家们整齐划一的运弓手法,将草原的辽阔壮美和万马奔腾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汉调二黄选段《太君辞朝》的表演。安康中学教育集团初中部的同学身着传统戏服,将这一传统剧目演绎得韵味十足。指导老师表示,为了排好这个节目,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刻苦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学会了戏曲表演技巧,更重要的是领悟到了戏曲艺术蕴含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整场展演在《活力少年恰恰恰》的动感节奏中圆满落幕。小演员们充满活力的舞步、自信灿烂的笑容,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安康青少年的精神风貌,也为这场艺术盛宴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美育之光耀秦巴

这场精彩纷呈的展演,折射出的是安康市美育教育改革的深度探索和创新实践。

近年来,我市创新推出“1+N”美育协同网络,首创“馆校融合+数字赋能”双轮驱动模式,有效实现了美育资源在区域内的全域覆盖与高效配置。“点单式”“流动美育”等精准服务模式,切实破解了乡村美育资源输送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为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乡村美育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适配”的实践经验,10个乡村美育分馆已发展成为区域美育服务的枢纽节点。项目的成功实施,直接带动甘肃天水、陕西铜川借鉴并实施同类美育工程,有力推动了美育工作的协同发展与整体提升,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展演现场,学生家长王女士看着台上表演的女儿,难掩激动之情:“孩子参加美育课程后,不仅艺术素养提高了,整个人都变得更加开朗自信。美育确实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孩子。”这样的心声,道出了众多家长的共同感受。

展演期间还举行了“安康市第二批全民美育基地”授牌仪式。在庄重的乐曲声中,安康中学教育集团初中部、紫阳小学、旬阳市第一小学等7所中小学校,以及安康二胡艺术培训中心、石泉县红舞鞋舞蹈艺术中心、旬阳版画院等13家艺术机构代表依次上台接受授牌。这批新增的20个美育基地将进一步完善全市美育服务网络,使优质美育资源辐射更广。

美育之花,已在秦巴山麓深深扎根;少年梦想,正于汉水之滨扬帆起航。在这场精彩的艺术展演中,我们看到了美育教育的丰硕成果,更看到了无数青少年在艺术熏陶中茁壮成长的身影。随着美育改革的持续深化,会有更多的孩子带着对美的感知和追求,走向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

A+ A A-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