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李春平当选市文联主席


本报讯(记者 梁真鹏)6月18日,安康市文联二届七次全委会在安康宾馆召开。会上,著名作家、安康学院文传学院教授李春平当选为市文联主席。

李春平,系陕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安康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上海是个滩》《上海夜色秀》《我的多情玩伴》《奈何天》《步步高》《情人时代》《领导生活》《玫瑰花苑》,长篇报告文学《辞海纪事》等,发表中篇小说30余部,出版有《李春平长篇小说文集》(三卷本)、中篇小说集《享受权力》《一路飙升》等。十多篇作品被《新华文摘》《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等刊物转载。为镇坪县量身打造的《盐道》《盐味》《盐色》三部曲202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李春平多部小说被改编拍摄成电影和电视剧。中篇小说《玻璃是透明的》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改编拍摄成电影,为2000年中宣部十大国庆献礼片之一,曾获得第八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多个奖项。作者为紫阳县量身打造的中篇小说《郎在对门唱山歌》改编拍摄成我国第一部实名制电影,成功地将紫阳民歌和紫阳民俗文化通过电影故事的方式展示出来,将紫阳民歌推向国际影坛,该片在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力压群雄,斩获“最佳新人女演员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编剧奖”“最佳音乐奖”五项大奖。

坚守现实主义精神圭臬

——杜光辉长篇新作《适天石》的深层意蕴


姚维荣

读完杜光辉先生的长篇新作《适天石》,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小说以二十多万字的篇幅,生动地描写了琼南一个小渔村上世纪六十年代到改革开放初期几十年间的纷纭世相,各类人物的兴衰沉浮,着重展现了几个坚守优秀传统文化的乡土知识分子和基层干部抵御歪风邪气,坚守勤劳立身、耕读传家,使博贤村一次次避免了自然灾害与政治风浪侵袭,终于迎来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呼吁在市场经济建设中,必须坚持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保持我们民族的文化根本。作者以力透纸背的文字,刻画出一幅幅海岛画面:村落、炊烟、老树、大海、沙滩、树林、台风、暴雨、古道、黎山;描写了祭海、捕鱼、学堂、读书的活动,堪称海南乡村的民俗画卷,探视了海南乡村半个多世纪的演变进程,是一部充满深刻思考的正能量作品。

马克思说过,人们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劳动,创造出必要的物质生活资料,解决吃穿住等问题,才谈得上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杜光辉创作《适天石》,就有意淡化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此伏彼起的政治运动,着重描写博贤村渔民们艰苦奋斗的生产自救,乡土社会知识分子坚持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立良好民风,培育优秀后代的感人事迹。这个琼南依山傍海的偏僻小村落,在漫长的贫困年代,凭靠着祖传的道德观念,不盗不抢不贪不骗,用苦挣苦累的勤劳,维持着生命的基本需求。他们子夜不眠,凌晨即起,垦荒种地,节衣缩食;海里有鱼有虾,逢年过节才打捞一次,并拣出小鱼小蟹放回大海,担心断了鱼蟹的子孙,也担心断了子孙的饭食;海边有林,在龙脊之上,任何人不得砍伐,怕伤了龙脉,引来台风;村里有老树,奉为神明,香火膜拜,不敢有丝毫亵渎;读书人受人尊敬,话语份量不在权力之下。正因为这样,他们才在那个极端贫穷困顿,动荡不稳的时代,维持着全村人的生活与平安。

杜光辉的创作,始终坚守现实主义的圭臬。着力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恩格斯提出并经过长期文学发展实践检验且为作家、理论家认可的现实主义重要宗旨。从一个更长的历史时期来看,优秀叙事文学的生命力总是与其作品中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长篇小说而言,塑造生动丰满的典型人物更是其重中之重。典型才有永久的生命力。但是,典型人物的创造,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人物是小说、尤其是长篇巨著的重心,是否能将其写好,不仅与作家的艺术素养有关,而且与其思想认识水准、胸襟气度人格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

《适天石》中的主要人物,大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乡土知识分子,一类是身份性格人品各异的普通农民。李鼎崧,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中国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人的典型代表。他在博贤村的影响力,类似于《白鹿原》中的朱先生。作为乡村老学究,他不仅精通诗词书法,而且始终坚持体力劳动,坚持用传统文化道德中的优秀成分教育影响后辈后学。“文革”中公办小学都停课以后,他说服村长,利用村里废旧的家族祠堂办起私立小学,让本村孩子继续接受文化教育。改革开放后村里个别人唯利是图,与腐败分子勾结,企图圈占土地,砍伐森林牟取暴利,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与之周旋,使其未能得逞。其高风亮节,给一代代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李书渊,是小说中博贤村第二代乡土知识分子。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分到省政府办公厅工作。反右中因为他曾说过称颂曾国藩的话被打成右派,被开除回乡进行劳动改造。他在博贤村得到李鼎崧和村长陈立仁的保护,没被当成坏人看待,能够参加村里的正常活动。他响应李鼎崧的号召,共同创办村办小学,不计报酬授课,为学生传播文化知识。李雅文、雅华、雅婕三兄妹是第三代知识分子的代表。雅文高中毕业适逢文革开始,破灭了上大学的理想,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才圆了十多年前的大学梦;雅华、雅婕的青春岁月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顺利进入大学深造。兄妹三人最终都成为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

在乡土农民群像中,李儒元、张春好夫妇是千百年中国农民的优秀代表。他们勤劳善良,淳朴厚道,任劳任怨,培养后人。虽然没文化,但从从小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染,明大理,走正道,尊敬读书人,再苦再累也竭力培养孩子读书成材。支书兼村长陈立仁,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敢于坚持原则的优秀基层干部。他为人正直,目光长远,抵制歪风邪气,尊重李鼎松,保护李书渊,支持创办村办小学。孔方印,则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乡土二流子典型。好逸恶劳、贫穷无赖,懒惰贪吃,靠着自己贫协主席的职务,帮助邻村妇女盗伐林木,事发后被判刑。

县委书记汪兴旺和儿子汪琼生县长,是两代军干转为地方领导干部的优秀典型。汪兴旺出生于陕北农村,解放战争后期随军南下,解放后留在地方工作。他这个“父母官”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历代地方官员的优秀品质,为官清正,不谋私利,艰苦朴素,体恤民情。冒着政治风险支持博贤村创办村办小学,用才智保护右派李书渊,提拔李雅文当了县委干部。这些,在那个时代都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他的儿子汪琼生,继承了父亲和所有老一辈革命家身上的优秀品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身为县长有权不乱用,廉洁清正,为人耿直,敢于担当。在阻止白老板破坏防护林的斗争中,自己出头,掩护同事,挖出上边的腐败分子,保护了龙脊不被破坏。

文学作品反映生活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使读者获得关于历史和现实、社会和人生的种种认识。马克思在《英国资产阶级》一文中说过:“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他们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治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

杜光辉这部小说题为《适天石》,包含着作者关于历史,关于社会发展进程的深刻思考。从表层看,“适天石”只是李鼎崧、李书渊在路上偶然发现的一块普通石头,因为在上面发现了“天人合一,适地物和”八个字,被两位博贤村的贤人称为奇石。因为这八个字集古今思想、道德、学问之大成,集天道、地理、人和之大成,所以为其取名“适天石”。我们知道,小说是虚构的文体,所以其情节、人物器物,无不寄寓着作者的某种思想观念。那么,作者以这块被命名为适天石的石头之名作为书名,实际上就包含着他认为的人类社会发展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那就是石头上的“天人合一,适地物合”。这也是为中外各国几千年,尤其是新中国七十多年发展历史所证明了的基本规律。新中国的发展曾因为违背了发展规律,给党和国家,给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改革开放后由于顺应了科学规律,坚持科学发展,使国家建设与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然,某些官员、奸商人欲泛滥,急功近利,置党纪国法和人民利益于不顾,制造了很多新的社会矛盾,最终自己也身败名裂。这正是我们目前大力提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之所在,也是杜光辉这部小说的题旨之所在。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长征路写生作品选


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到达甘肃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合。22日,红二方面军指挥部到达甘肃隆德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合。至此,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

从1935年1月末开始,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奔袭云南,直逼昆明,又突然掉头向北,于5月上旬渡过金沙江,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陕甘支队先头部队于1935年9月17日一举突破川甘边界天险腊子口。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8.6万多人从瑞金出发,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

1935年1月,党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5月,以22名战士组成的突击队冒着敌人密集火力,攀援桥上铁索,冲过泸定桥,中央红军胜利渡过了天险大渡河。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经娄山关北上。渡长江未果,又折回再向遵义进军,途中经激战打败扼守娄山关的贵州军阀王家烈部一个师,乘胜重占遵义。

樊道成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