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陕协作3年累计帮扶贫困人口57.6万人


新华社西安7月1日电(记者 薛天)记者从陕西省发改委了解到,近3年来,在江苏省的帮助下,陕西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16年至2019年,江苏累计投入财政援陕资金46亿多元,支持扶贫项目3400余个,累计帮扶陕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7.6万人。

2020年以来,陕西省级苏陕扶贫协作资金达到25.312亿元,县均为4520万元,同比增加21.3%,共支持陕西各地项目1234个,总投资111.27亿元,预计带动贫困人口25.9万人实现增收。例如,苏陕扶贫资金连续支持了陕西省柞水县金米农业产业园木耳菌包生产厂等项目建设;累计投入资金4710万元用于支持陕西省平利县44个茶饮产业项目,拉动投资1.46亿元,带动4710名贫困群众实现增收。

此外,苏陕协作还积极引导江苏企业来陕投资兴业。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苏陕协作累计支持和吸引487家江苏企业来陕投资参与扶贫,落地投资额105亿元。

目前,陕西省2020年计划实施的1234个苏陕扶贫协作项目,已开工1158个。截至5月底,江苏援建陕西的223个扶贫车间已复工204个、复工率达到91.5%。

江苏省常州市党政代表团来安考察


本报讯(记者 艾蓓)7月1日,江苏省常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齐家滨率党政代表团来我市考察对接苏陕扶贫协作与经济合作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赵俊民,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组织部部长高晶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平利县委书记郑小东参加考察活动。常州市委常委、秘书长方国强,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梁一波等一同考察。

在安期间,代表团一行先后前往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高效有机茶园、锦屏社区新社区工厂、恒口示范区毛绒玩具文创产业园、安康扶贫空间、安康富强机场、镇坪飞地经济园区等地实地考察,详细了解苏陕扶贫协作与经济合作落地情况。

在安康—常州扶贫协作座谈会上,齐家滨表示,近年来安康市充分依托资源禀赋,紧紧围绕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目标,担当作为、苦干实干,取得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新成效和新亮点。常州安康对口协作以来,双方在产业就业、产品供销、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了亲密合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常州市将按照中央和苏陕两省部署要求,结合两地实际,进一步深化产业合作、强化劳务协作、实施电商扶贫、加强人才交流、汇聚帮扶合力,不断提升对口协作水平,实现互惠互利、携手共赢,努力开创常安合作新局面。

赵俊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常州市党政代表团来安考察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安康市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及常安对口协作情况。他表示,常州是全国经济百强市,产业要素完备,产业基础雄厚,对口帮扶安康25年来,在互访交流、产业扶贫、劳务协作、结对帮扶、对外开放等方面给予安康大力支持,为安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帮助。当前双方对口协作已进入扩量、提质、增效的深化阶段,希望两地围绕贯彻落实苏陕扶贫协作联席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协作机制,扩大开放招商,持续加强产业合作、推动人才交流,不断深化共识、细化目标、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常安协作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与乡土共发展

—— 旬阳农商银行改革创新发展纪略


记者 来庆琳 通讯员 吴礼刚

“回归本源 专注主业”旬阳农商银行办公区到员工食堂的通道醒目处,8个大字紧贴墙面,途经此处的每名员工和全县38个营业网点人员都已熟稔于心,落实于行。

对于旬阳农商银行来说,这8字看似寻常的标语,正是其把好发展方向、战略定位,着眼当前、及时布局、蓄力发展、谋篇未来,实现涅槃重生的重大机遇。

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瞬息万变,围绕银行业深化转型、加速创新带来了新的发展困惑和风险隐患。如何促进金融业突出主业、下沉重心,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防止脱实向虚?近年来,旬阳农商银行围绕主业、服务“三农”、坚守本源,以机制改革创新,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真正把农村金融服务融入县域发展一盘棋。

从2013年10月改制挂牌成立,截至2020年5月末,该行存款余额121.03亿元,贷款余额65.30亿元,分别较2013年末增加67.26亿元和28.49亿元,分别增长了125.09%和77.40%,各占全县8家银行市场份额的63.73%和61.91%,累放“三农”贷款167.32亿元、小微企业贷款31.85亿元,累计缴纳税金3.17亿元,真正成为46万旬阳人民“家门口的银行”,当好了“农村金融主力军”。

改革创新筑牢发展基石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金融活,经济则活;金融稳,经济则稳。如何把握好金融的本质特性,最大限度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正向推动作用?作为资金源于县域、用于县域,机构不出县、业务不跨县、400名员工为旬阳人的“本土银行”来说,上述作用更为凸显。

挂牌以来,特别是近三年来,面对竞争激烈的县域金融市场,旬阳农商银行牢记“农”字号使命,坚持“面向三农、面向城市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市场定位,建立新体制,构建新机制,不断向现代金融企业迈进,为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处于加快业务转型发展和巩固深化改革成果的关键期,面对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残酷的同业竞争以及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他们抓牢发展“牛鼻子”,以党建统揽全局,修订公司《章程》,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人地位,明晰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权责,规范议事程序,将党的领导贯穿经营管理全局,推动党建与经营深度融合,把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

不断优化法人治理,建立起与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党建工作机制。确立党建引领抓全局、法人治理抓规范、业务经营抓服务、内控管理抓合规、风险防控抓落实的“五抓”工作思路,遵循现代银行管理理念,“三会一层”“党政工”各尽其职、有效制衡、协调运作,“党委核心领导、董事会战略决策、高级管理层执行落实、监事会依法监督”的法人治理体系,“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有效、运转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日益规范。

坚持“回归本源,专注主业”。牢树“客户+”思维,把“服务提升”与“固化培训”有机结合,把“双基联动”与“进村连户”统筹推进,把“服务群众”与“产品创新”紧密相连,把“精准营销”与“对接服务”互促融合,推行“首问负责制”“按时办结制”,让客户“最多跑一次”,持续开展“百人进百村,百村连万户”活动,客户经理带着农户评级授信、信用户评定、外出务工创

业者慰问、金融扶贫等10项工作进村入户,带回优质客户信息、评级授信结果、贷款对账、客户意见建议等10项成果,实现了从“做产品促发展”向“做客户促发展”的转型提质。

同时,还在人才结构、考核激励、大数据运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通过干部无任用选聘、员工容错纠错、员工创新贡献、机构分类、员工分级等正向激励约束机制的“指挥棒”,形成“干部管理能上能下、员工等级能升能降、薪酬待遇能高能低”的新局面,逐步建立了以“过程合规+结果提质”为导向的管理文化,管理效率不断提升,规范化和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

破立并举,目前旬阳农商银行共设职能部门13个,下设1个营业部、17个一级支行、5个直属支行和15个二级支行,在全县共建305个“双基联动工作站”和“金融服务e站”,向305个村(社区)、80余家企业派驻“金融顾问”,实现镇村全覆盖。

风风雨雨一路走来,旬阳农商银行“扎根县域、服务三农”“合规为先、风险为本”“打基础、利长远”“治标赢现在、治本赢未来”的经营理念不仅成为全员共识,更为其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始终主动融入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把金融资源投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把化解客户风险就是保全信贷资金安全、保企业稳就业作为惠民工程抓实抓细,依靠金融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再造发展优势,助推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金融活水助推“三农”发展

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县域经济转型跨越,融入县内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融入全面决胜脱贫攻坚之中,将金融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群众增收、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公共服务等各方面,他们用实际行动奏响了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嘹亮凯歌。

回归本源,专注主业,他们摆正业务增长与业务发展的辩证关系,既注重业务指标增量,更看重指标结构、质量和发展后劲。纵观全县,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产业贷”“家福贷”“天使贷”“拥军贷”“扫码贷”“政银保”贷款、“复工贷”,到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贷款、返乡创业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民营企业业主贷款、劳务经济贷款等等,随处都可见证旬阳农商银行助农惠农的不变初心。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行按照“简化手续、降低门槛、保本微利、让利群众”原则,围绕“六个精准”,积极争取人行扶贫再贷款,精准对接贫困户需求,统一管理流程,统一基准利率,统一档案标准,开辟绿色通道,全程跟进服务,实现了贫困户建档评级、授信通知、贷款发放“三个全覆盖”。至目前,累计发放“5321”扶贫小额信贷14767户6.48亿元,余额5815笔2.68亿元,有效信贷需求满足率100%。

紧扣整县脱贫目标,深入践行“金融扶贫攻坚,信合一马当先”承诺,探索“企业+”“支部+”“产业+”“能人大户+”“政府+合作社+贫困户”等扶贫模式,把“联村包户”“双基联动”“扶志扶智”“捐资共建”工作有机结合,数据、政策、产品、服务精准对接,建立“4+4”金融扶贫拉动产业扶贫新机制,大力推广“农资双基贷”和“农资平台贷”等新产品,打造新型农村金融服务平台,为贫困户提供一站式阳光信贷和结算咨询等金融服务,基本经验全国交流。

重点支持产业项目上,利用“返乡农民工创业、促就业,青年农民创业”贷款项目合作平台,支持农户开展商贸、手工加工、农副产品购销等项目;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对符合相应规模和发展前景的企业,积极注入信贷资金“活水”;支持农户发展产业上,重点扶持烤烟、蔬菜、蚕桑、养殖、魔芋、桐油、药材等产业。同时出台《劳务经济贷款管理办法》,创新贷款新品种,扶持劳务经济大户带动更多农户增收。

利用“机制活、网点多、流程短、基础牢”等优势,他们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作为主责主业,不仅推行小微企业专营、优服、免费、让利措施,还将服务触角延伸到乡镇,对专业合作社贷款按金额大小分类管理,合力做好金融服务。为支持实体经济,撬动全员资源,把全县大项目、大系统、大单位列表造册,建立总行领导、营业网点、机关部门、全行全员“四级联动”营销对接机制,制定《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真正把民营企业的首贷、转贷、续贷服务做实在、做到家。

此外,该行还通过推广绿色信贷、单列全年小微企业信贷投放计划、深入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推动年”活动、减费让利等创新措施为小微企业发展注入了“金融活水”,使“服务县域主力银行”和“亲民背包银行”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立足“三农”,聚焦民生,从以前的几样产品,发展到现在的“多种多样”,旬阳农商银行根据市场需求,也在不断调整着支农支小的最佳方式,最大限度释放着自身能量,最大空间让利于农户增收致富和小微企业持续发展,一步步践行着庄严的使命,一步步履行着光荣的担当。

守住底线构建良好金融生态

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对于这一点,该行董事长包本焱毫不含糊:必须树牢底线思维,不断提高风险处置的专业化水平,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为推动金融业回归服务实体经济而殚精竭虑。

2017年以来,面对县域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常态”,随着经济下行,该行涉农贷款的风险尽管可控,但“不良”反弹压力和“保企业、稳就业”的纾困解难机制落地问题,成为制约其深化改革发展的“拦路虎”。

治标赢现在,治本赢未来。为有效防范风险,旬阳农商银行认真查找风险隐患,积极探索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不断改善风险管控能力,将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坚持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发展业务,不片面追求规模和速度。

他们成立不良贷款清收攻坚指挥部和清收推进、清收督查、考核奖惩三个工作组,单设“考核办法”和“工作专班”,由总行班子成员抓重点、攻难点,亲自上手抓大户不良攻坚,建立定期分析研判机制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双问责”机制,按网点和客户经理建立不良贷款清收责任台账和考核台账,按月评比排名、严格考核奖惩,完善夯实“13315工程”。

“13315工程”即全行上下“一盘棋”;完善组织领导、督导督查、考核奖惩“三项机制”;坚决打好摸清底数、因宜施策、活化处置“三场战役”;围绕“双降”一个目标;达到存量显著下降、增量明显可控、结构得到优化、风险降低可控、发展健康持续“五个效果”。

通过持续抓牢“13315工程”,全员“背水一战”,8队人马深入基层抓清收,13部门捆绑联动抓督导,近400名员工全力投身风险防控硬仗。用时间换空间,用质量调结构,面上缓释、点上攻坚突破,信贷风险防控由治标转向“标本兼治”。

合规就是底线,越线就是风险。他们以培育合规文化为主线,加强员工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学习教育,提升依法合规从业自觉性;强化警示教育,抓紧“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开展形式多样的警示教育,促进党员干部敬畏法纪、恪守底线,依法合规从业;紧盯重点,强化稽核监督,通过稽核数据模型监测,对业务经营合规性全程把脉。同步扎实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扫黑除恶专项整治等工作,让“合规银行”深植于心,底色更亮!

强化风险管控能力和建设企业合规文化的持续效果,在2019年底得以显现,数据显示,当年该行存、贷款分别净增9.04亿元和2.81亿元,余额达到109.2亿元和62.6亿元;累计收回表内外不良贷款3.18亿元,表内不良贷款余额2.24亿元,占比3.29%,“双控”目标超预期。

管理出效益,对于旬阳农商银行来说,管理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还是执行金融政策的效力。在这个过程中,旬阳农商银行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面对经营发展中仍待解决的内外部工作压力,他们也将多点发力,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为全行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上筑牢风控堤坝。

服务提级跑出“双复”加速度

今年以来,面临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旬阳农商银行为支持县域经济尽快复苏,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积极调整服务重心,对内突出“严管厚爱”,练好内功、建好团队,对外全方位做好县域“三农”和小微企业复工复产金融服务工作,犹如一场金融春雨,滋润着旬阳大地。

他们以早谋划、巧宣传、抓营销“三个维度”,推动存款快速增长,夯实信贷基础。早谋划,制定“盈春行动”营销方案,策划“守初心,共成长”系列营销活动,合理规划“大额存单”发行规模,让利客户,延长到期存款转存期限,为“揽存”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围绕产品、渠道、服务等“关键词”,全域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宣传。

在营销环节,更是突出工薪阶层、创业劳务、个体商户、对公单位四大客群,深耕“四区”(商区、园区、农区、社区)开展“四扫”( 扫户、扫村、扫街、扫园),实施上门精准营销。与移动公司合作,开展返乡人员境域“短信提醒服务”;结合“百行进万企”活动,与商会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开展商户、超市上门收款、调换零钞、现金消毒等服务。仅一季度存款净增11.8亿元,位居全省信合系统第一,余额达到121亿元。

为让金融活水尽快流入实体经济,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他们制定了《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十三条措施》和《“一企一策”扶持企业复工复产方案》,细化“无纸化办理贷款流程”,单列支持春耕备耕信贷计划1亿元,为受疫情影响的“五类群体”提供专项服务,推新“春耕贷”“复工贷”“烟商(农)贷”等,全力支农支实支小。

开通信贷审批绿色通道,实行错峰、错时上班不断岗、不缺位,上下联动不掉链,能快办的加急办,不好办的想办法办,无法现场办的线上办、限时办,共办理线上贷款授信7528万元。而对受疫情影响造成阶段性还款困难的企业客户,采取“一户一策”授信方案,通过特别审批、征信保护等措施,对已到期扶贫贷款再宽限偿还期至6月30日。

逐网点排摸“困难客户”名单,进行名单制、网格化管理,大胆“放水养鱼”,实施政策倾斜,差异化服务。不断巩固提升政银企座谈会、“银企”融资对接活动成果,简流程、降利率,大力营销“复工贷”。

1至5月,他们累放贷款44.5亿元,净增2.7亿元,余额达到65.3亿元。其中:“秦e贷”签约4441户13446万元,用信2919万元,累放春耕备耕生产贷款5223笔3.11亿元,发放支农再贷款578笔11647万元,办理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3笔800万元,成功办理全市首笔100万元“政银保”贷款,发放企业贷款38笔3.21亿元,企贷增长1.31亿元。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他们牢固树立“客户+”思维和“总行服务一线、全员服务客户”意识,不断深化“网点+员工”双考核机制,全员“亮身份、晒业绩、作表率”,机关争创“文明部室”,基层打造“标杆网点”,城区员工“末位淘汰”,多维度激发全员“比服务、当标兵、创一流”,以服务提等升级推动全行高质量发展,得到辖内中小企业和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改革中发展,发展中前行。这是旬阳农商银行一直秉持的不变轨迹。尤其近年来,他们舍弃了过去难以割舍的“规模情节”“速度情结”,通过改革发展创新体制机制,业务发展已由“量比转向质量效益”,队伍建设已由“管理转向思想引领”,风险管控也由“治标转向标本兼治”。

有为有位,荣誉满满。近年来,他们先后荣获全国支农先进单位、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安全管理先进单位等中省荣誉20余项,连续多年获评“支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A类优秀单位”“人民满意单位”,被表彰为“金融诚信示范单位”“安康市社会扶贫先进集体”。随着业务指标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不断向好,精细管理不断深入,基础建设不断夯实,服务渠道不断拓展,内控工作不断推进,市场份额多年稳居旬阳县域金融机构首位,发展势头正盛,在农村金融服务的广阔大地上正一路向前。

用“客户+”思维回归本源


记者 吴昌勇

金融企业要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注重培育和开拓自己的市场,通过“客户+”思维,用服务创新再造发展优势,真正实现精准营销和对接服务统筹推进。

作为本土成长壮大起来的农商银行,服务主场和服务方向在“三农”,要发挥好金融主力军的作用,首要之举在于,找到与乡土共蓬勃的契合点,让金融活水流进实体经济。否则,脱离了市场主体,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尤其是在新形势下,农商银行更应让一切金融改革要素适应市场需要,全力支农支实支小,把握好金融的本质特性,最大限度地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正向推动作用。这才是本源,也才是发展的王道。

长期以来,旬阳农商银行以立足乡土、直面乡土、服务乡土为立足点和着力点,不断提升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能力,为其纾困解难,坚决防止脱实向虚,全力构建百姓“首选银行”品牌。这些有价值的实践创新,为其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旬阳就业扶贫经验入选全国优秀案例


本报讯(通讯员 张兆群)日前,由国务院研究室农村经济研究司编著的《脱贫攻坚基层实践》一书公开出版发行,旬阳县“525”就业扶贫经验——《陕西旬阳:“525”就业扶贫模式让万名贫困人口早脱贫》作为就业扶贫篇案例入编,全面系统分析了旬阳县“525”就业扶贫的具体做法、取得实效等,作为“科学、可用、可借鉴”就业扶贫好做法,供各地学习借鉴。

据了解,《脱贫攻坚基层实践》一书于2020年1月出版,该书为2017年至2019年各地脱贫攻坚战的经验总结之作,对全国若干典型贫困地区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托底保障扶贫等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采取的做法、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对各地脱贫攻坚工作的后续决策及实践具有指导与借鉴意义。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旬阳县人社局精准施策,把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就业作为治理贫困问题的一把“金钥匙”,2017年以来,探索实施以“五个一批”为统揽、“两个载体”为抓手、“五个到位”为保障的“525”就业扶贫工程,整合各部门就业扶贫政策,做大做强劳务输出品牌、多元化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大创业贷款扶持力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扶贫基地、社区工厂带动作用和创新开展就业创业服务,做到了“输血”与“造血”的良好衔接,打消了贫困劳动力“等靠要”的消极思想,激发起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了积极就业、努力脱贫的良好局面,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新闻


扶持汉滨区流水镇学坊垭社区的发展,一直是帮扶单位安康日报社的重点工作之一。7月2日,安康日报社领导深入基层,针对社区规范化养猪、鱼塘养殖、茶园建设、学校幼儿园道路硬化等问题进行现场办公,并协调6万元资金解决当前之需。

五年多来,安康日报社党委多方协调项目,在市区职能部门及流水镇党委政府支持下,陆续从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近400万元,用于卫生室改造、道路硬化、饮水工程、便民桥等项目,极大地改善了乡村面貌,增强了学坊垭社区的致富能力。

记者 潘润生 摄

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机构挂牌成立


本报讯(通讯员 朱丹 王正荣)6月29日至30日,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对改革新组建的市县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机构进行集中挂牌,标志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改革阶段性任务顺利完成。

据悉,本次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改革,是在原环境监察执法机构基础上,整合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林业等部门相关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等执法职责,新组建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和各县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旨在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体系,保持对生态环境违法监管查处的高压态势,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该局要求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机构和全体执法工作人员,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的政治责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要认真学习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法律法规、理论知识、业务技能,做政策的“明白人”、岗位的“熟练工”、监管的“懂行人”;要紧盯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焦点和痛点堵点,敢于亮剑,精准发力、治乱维权,始终保持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要坚持公平正义、浩然正气,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守底线,存戒惧,着力锻造纪律严明的生态环保执法铁军队伍。

我市2020年度公积金结息7913.10万元

人均622.07元 利息总额同比增长15%


本报讯(通讯员 姚泽练)6月30日下午,我市顺利完成2020年度住房公积金结息和公积金缴存基数调整工作。本年度向全市2938个住房公积金缴存单位127204名正常缴存职工派息7913.10万元,人均622.07元,利息总额同比增长15%,现已准确足额计入缴存职工个人账户。

据了解,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职工住房公积金每年结息一次,结息日为6月30日,计算期为上年7月1日至本年6月30日。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住建部、财政部关于完善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存款利率形成机制的通知》的规定,全面按一年定期利率1.50%对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存款进行计息。

近年来,我市公积金缴存职工不断增加,缴存范围不断扩大,年度结息总额也在不断增长。数据显示,我市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结息分别为5595万元、6107万元和6882万元,年均增长0.12%。按时按规定利率结息,不仅体现了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公平性和保障性,也让广大缴存职工得到了实惠。

另据了解,随着年度结息工作的完成,新一年度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也将随之调整。各单位和职工的缴存月工资基数最低不低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最低月工资标准,最高不超过市统计局公布的市区2019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职工在计算具体月缴存额时,可参照公式:月缴存额=缴存基数×单位缴存比例+缴存基数×职工缴存比例。

激发红色战斗力 汇聚红色生产力

——汉滨区党建挺前头脱贫拓新途


通讯员 郭正锋 陈善刚

累计稳定脱贫退出231个贫困村55911户191107人,贫困县退出6项指标全部达标、群众认可度达98.8%……作为贫困人口超过10万人的深度贫困县(区),去年汉滨区脱贫攻坚工作交出了优异的“成绩单”。

面对贫困量大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等难题,该区战天斗地、攻坚克难,成绩从何而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践行“党建担当”促推脱贫攻坚是关键。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汉滨区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抓班子强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贫困群众齐心协力,探索出一条以党建引领促脱贫的“蝶变之路”。

选准“好班子” 固强“主心骨”

“有女不嫁忠诚村,那个地方穷死人。”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建民镇忠诚村,过去没有当家产业,村里穷、村民无经济收入是该村的真实写照。

2008年,忠诚村“两委”换届,当地村民刘瑞红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并带领新一届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听取意见,汲取大家的智慧。一番考察分析后,刘瑞红决定带领群众发展大棚设施蔬菜,成立合作社,统一种销、抱团发展。

2014年,忠诚村党支部对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实行“三优先两免费”,即优先土地入股分红、优先承包蔬菜大棚、优先安排务工用工,免费提供蔬菜种苗、免费技术培训指导。至2017年,全村70户贫困户共231人全部脱贫,人均收入达4500元以上。

忠诚村的实践证明,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转变为样板村、示范村,靠的就是抓党建、抓班子建设。为全面提升村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汉滨区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齐新班子,全区330个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全面实行“一肩挑”,并兼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通过发挥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使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实现“产业兴、群众富、支部强”的工作目标。

把脉“开方子” 培育“领头雁”

“作为党员,帮贫困户脱贫是分内事,也是责任。” 在外成功创业的晏坝镇金龙村党员魏泽锋,2017年被动员回村,投资350万元发展产业,并成立金龙村茶叶产业村民专业合作社,当地70户贫困户入社,户户参股、按股分红。

沈坝镇桥头村年轻党员方益平在外闯荡多年,经多方实地考察,2017年回村发展蚕桑产业。现如今,他已成为村上的养蚕“状元”。汉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坝镇党委书记陈光胜说:“原来这个村没有主导产业,在方益平带动下,蚕桑产业成为了村上的主导产业和群众的增收致富产业。”

在汉滨区,至少有千余名像魏泽锋、方益平一样的普通党员干部,奋战在

脱贫攻坚主战场,各尽其能、各展所长,不断释放着干事创业助脱贫的正能量。

近年来,该区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连,采取政策鼓励、乡情感召等措施,“回引”一批视野宽、思路活、资源广的优秀人才回村任职或返乡创业,构建起党组织带动、党员示范、政策帮扶、群众参与的“四位一体”新模式,将72名种养殖能手、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才等培养成党员和村后备干部,身体力行领着群众学、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点燃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激情。

敢于“压担子” 打造“先锋队”

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家事,中原镇麻庙村第一书记宋双双和妻儿一起驻村,用实际行动赢得当地贫困群众的点赞;汉滨区应急管理局派驻大竹园镇马泥村驻村干部魏杰一家“全家总动员”,在4个偏远乡村为扶贫工作添砖加瓦。在他们身上既有压实的担子,更体现出对贫困群众的深情。

该区抓住关键,在选好、用好、管好第一书记上下功夫,坚持干部人才路线服务脱贫攻坚部署,集中优势兵向基层一线汇集,确保“能摘穷帽子”成为现实、“善摘穷帽子”化为常态。目前全区落实中省市区218个单位包抓贫困村,遴选扶贫工作队员725名,选派第一书记245名,选派231名科技特派员指导产业发展,抽调3194名干部驻村帮扶,2.9万余名党员参与脱贫攻坚,为贫困户办实事126000余件,有力保障了231个贫困村出列,55911户191107人脱贫。

拓宽“好路子” 精准“施良策”

县河镇财梁社区是深度贫困村之一。从2017年5月开始,汉滨区委组织部作为帮扶单位,从改变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产业发展和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入手,把一个昔日偏僻落后的小村庄,建成了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新家园。

“这几年村里确实变化大,不仅建了社区楼房,还安装了水利配套设施,新修了道路。先后引进4家企业在社区投资带动产业发展,实现了有劳力贫困户‘两业’全覆盖目标。”财梁社区第一书记王壹介绍。

近年来,该区采取帮扶部门与支部联建、产业联盟帮带发展模式,深化“支部+X+贫困户”方式,落实每村至少1个经营主体带动、1项主导产业增收,完善“资源开发、资产经营、产业带动、服务创收”壮大村集体经济四项机制,全区建设各级各类现代农业园区187个,培育龙头企业52家,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851家,认定家庭农场167个,建设农产品加工厂42个、社区工厂85家,推动全区231个贫困村率先实现“薄弱村”“空壳村”清零,带动贫困群众6.15万户20.24万人增收。

扶志“换脑子” 激发“内生力”

在沈坝镇中心社区道德评议大会上,经评议,喻家保得到50分“爱心超市”积分卡奖励。让“先进者”领奖高高兴兴,让“后进者”处罚心服口服,该区大力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全面推行“一约、四会、一榜”制度,扎实开展“百村十送助脱贫”等活动。

2019年,该区累计开展道德评议1350余场,评选表彰自强标兵、道德模范等各类典型4000余人,帮教转化负面典型200余人。在每个贫困村建立“爱心超市”,探索实施积分制管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倡导红白喜事简办新办,为群众减去人情负担,将有限资金用到兴产业、学技能、促健康上来,为脱贫增添了新动能。

在党建引领下,该区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逐级扛实管党治党责任,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与时间赛跑、与贫困较量,脱贫攻坚工作呈现出脱贫提速、发展提效、民生提质的良好局面,为全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