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科教周刊

万般无奈话负担

经济学理论“囚徒困境”形容减负怪圈:所有孩子“轻负”健康成长本是最优选择,可一旦家长、学校从现实出发、从竞争出发,为求个体最好,做出了“增负”的“理性选择”,就会出现所有孩子不得不加码学习的局面。

校长说话不算数:开学的时候,校长在大会上说,你们谁要是作业做到晚上十点,就告诉我。结果,第二天,老师检查作业,没做完的,罚站找家长,也没见校长出来制止。

孩子:妈妈,我在学校看见体育老师了!

妈妈:看见体育老师有什么可奇怪的?

孩子:数学老师说他病了,所以体育课改上数学。可我在操场上看到他了,老师为什么要骗我们?

学生家长一:“孩子作业多,睡不好,表现很烦躁。我们平时都不敢和孩子正常交流。”

初二的孩子,每天作业做到凌晨一两点是正常的,有一次做到三点多。每天早晨六点整起床。中午十二点回来吃了饭倒头就睡,要不然下午就会困。听孩子说,哪科老师作业布置得多,我们就越恨谁!

学生家长二:职业教育还没有如此成熟的情况下,我们能放心把孩子送到这些学校吗?如果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改变,校园的人文环境还没有提升,软实力不够的情况下,对于那些没有通过考试反映出真实学习水平的孩子来说公平吗?

学生家长三:孩子就成了那匹骆驼,就等着什么时候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想想历次教育改革:要加强学生国学阅读量,就在考试中加入国学著作的考试内容,学生就要阅读大量的规定课外读物;现在重视学生的历史学习,然后历史考试就要加10分;听说为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成绩要增加到100分,可你倒是给孩子体育锻炼的时间啊?感觉要重视什么学科,中考加分就好,只要一加分,老师就得使劲得教,学生必须使劲得学。今天这门课加点分,明天那门课加点分,学生将要增加多少学习量啊!

学生自述:六年级下半学期,语数英三门科任老师抢体育课。一人讲十分钟。五年级临近期末考试,所有副课都被占。六年级下学期,下雨了,体育老师在教室上自习,语数外老师争相过来抢课……

初二上学期,有检查的一个周里,消失了一年多的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回来了。初一上学期只上了一个月的两操,现在的眼保健操音乐还是会播放,但每次都是老师在上课。

等级观念在作祟:中国家庭教育的焦虑是个普遍性问题,孩子入学、学区房、学生安全、升学考试、辅导培训……无论哪一条都可以压倒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老辈人说的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所以只有通过读书才可以打破阶级固化的壁垒,打通通往上层社会的通道。这一现状如果不改变,减负无从谈起!

(本报记者采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