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第一民生大于天

—— 我市千方百计稳就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记者 董良军 通讯员 张永胜

不出家门,通过“金融系统千岗稳就业活动”“重点国有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网络视频双选会”,安康大学生严静终于找到心仪的工作。这项由市人社部门组织的稳岗活动,将提供不少于500个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今年的国庆黄金周8天时间,在西城坊举办的市创业就业扶贫基地产品展销会上,91家创业就业扶贫基地、新社区工厂、毛绒玩具企业共计320余类产品参与展销,实现销售总额230余万元,达成订购意向310余万元。展销虽已落幕,但创业带就业的倍增效应正在发酵。

“一不减薪、二不裁员”,国企安康公交集团公司承诺:“确保240名驾驶员基本工资足额发放,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同寻常的年份迸发不同寻常的动力。

今年以来,我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稳定就业造成的压力,全力以赴“稳、拓、促、保”就业,让更多群众端稳就业“饭碗”,助推经济复苏。截至9月底,城镇新增就业12863人,登记失业率3.8%,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1.7万人,全市就业态势企稳向好,牢牢托住了就业这一民生基本盘。

纾困解难“稳”就业

“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特别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防止出现大规模裁员。”这是今年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的。

只有企业“活得好”,就业才能“稳得住”。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成为当务之急。我市闻令而动,坚决落实中省市稳就业决策部署,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九条政策措施”和应对疫情影响稳就业8个方面29条举措,制定了就业资金驰援中小企业发展二十条,并强化稳就业举措明确补贴实施细则,为企业减负。

“稳岗政策真是及时雨!下一步,我们将新增包括机场在内的3条公交线路,加快新能源公交智能化发展,用实绩回报社会。”领到32万元稳岗补贴后,安康公交集团公司负责人对企业下一步发展充满信心。今年以来,我市积极落实“免、减、缓、返、补”政策,为766户企业下发稳岗返还补贴6808万元,促进企业稳定就业岗位3.1万个;为企业减免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3.2亿余元。

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政策,犹如雪中送炭,为稳定就业固本强基。我市疫情期间发布岗位信息18万余个,通过包客车、火车专列提供点对点、一站式服务,共组织输送438批、2.47万人有序返岗和外出就业。组织苏陕协作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210场,提供岗位6.3万余个,帮助1.68万名贫困群众在江苏省就业。全市1527个村级劳务服务公司将员工招聘、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劳动力派遣等就业服务延伸到村,跟踪到户、服务到人,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面对国际形势和疫情双重影响,我市通过政府搭建平台、以市场化手段给市场主体提供展销舞台,受到企业点赞。安康汇智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借助国庆假期全市创业就业扶贫基地展销会机遇,获得安徽客户意向订单每月采购1至3万只毛绒玩具产品,可满足公司每月三分之一的产能;恒口馨普森科技有限公司也收获销售大单,“产品+展销”模式让企业如虎添翼。

开发岗位“拓”就业

炫酷的灯光、诱人的美食、丰富的商品……复工复产以来,从汉江南岸的龙舟文化园到北岸的西城坊,每到华灯初上,安康的夜就变得流光溢彩,数以万计的市民和游客来到这里夜购、夜宴、夜游,把“魅力夜金州”推向高潮。

地摊经济不仅让安康的夜晚增添了烟火气、时尚味儿,更点亮了不少市民的创业梦想。每天下班后,市民小祝就来到四桥下面练摊。她说,地摊成本小、客流大、回本快,通过练摊,她盼望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稳就业就是保发展。为有效应对疫情对新社区工厂的影响,我市制定出台7条措施,下发《进一步加强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新社区工厂复工复产指导意见》,先后在东莞、义乌、扬州举行毛绒玩具招商恳谈会,组织60余家毛绒玩具企业赴安考察,24家企业分别与汉滨、旬阳、白河、恒口示范区签约。启动实施五大中心、PP棉、无水港等重点项目,对接十四运会吉祥物加工,参加网上广交会,开展直播带货。同时针对无收入保障的未脱贫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和受疫情影响重点户“四类对象”,加大扶贫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累计安置贫困劳动力19923人,其中易地搬迁贫困劳动力7057人,较上年新增7649人;新增新社区工厂65家,解决就业16707人。

在“夜间经济”“地摊经济”“人才夜市”的刺激下,加之我市不断开发、开创新的就业岗位,扎实落地就业优先政策,系列利好举措激发全民创业热情、激活一池春水。截至9月底,全市新增市场主体20844户,其中个体工商户达到14551户。截至8月底,全市“五上企业”复工率98.4%,限上批零住宿餐饮业复工率97.8%,房地产企业复工率98.6%,规上服务业复工率95.8%,吸纳就业人员17万余人。这无疑是我市培育新业态、提高企业活跃度、激活消费市场活力、带动更多就业的最好佐证。

服务保障“促”就业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社会的“稳定器”。据安康宾馆李经理介绍,疫情期间,她们通过开展“以工代训”培训员工100余人次,缓解了企业的用工荒。

针对疫情特殊情况,市人社部门为解决企业缺技能、产出低、成本高等问题,创新推行了“以工代训”模式,提供税费减免、岗位补贴、贷款担保、平台建设等扶持政策,将培训搬到工厂,将补贴兑现给企业,并出台了《就业扶贫六项工程实施方案》《培育和发展社区工厂实施意见》等保就业、促脱贫政策。先后与市商务局联合开展餐饮酒店、商贸企业线上培训6000余人次,与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开展茶叶直播销售培训500余人次,与市妇联开展月嫂线上培训2000余人次,510人成功签约,全市共投放新社区工厂贷8354万元,带动就业7635人,支撑就业创业的政策保障体系逐步形成。

日前,从山西大同举办的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上传来喜讯:安康选手王荣荣勇夺家政服务项目金牌,此为我省参加全国一类职业技能大赛的最好成绩,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

这是我市通过技能培训稳就业、培育工匠精神的有力诠释。除了这些,近年来,我市通过政府搭台,还举办了首届“金州工匠”评选、全省手工制茶大赛、全市首届新社区工厂技能大赛、首届家庭服务业技能大赛、第五届烹饪大赛、第二届毛绒玩具设计国际大赛和第四届中国创翼暨“丝路创星”安康选拔赛等活动,帮助中小企业扩大内需、渡过难关。今年上半年,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7万人,其中企业线上培训1.4万人,农民工百日行动线上技能培训8579人。

底线兜牢“保”就业

33岁的王虹镔是一名退役军人。刚退役回来的他,缺少社会经验,受疫情影响,就业比较困难。复工复产后,市人社局在调查摸底时,向其提供了普瑞达职业技能学校的培训信息。一番考察后,王虹镔决定在这里参加市场营销专业培训,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如今他已留在普瑞达集团工作,各方面工作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家门口就业,生活成本低,又能照顾好家人,不失为一个新选择!”王虹镔说。

据普瑞达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储召雄介绍,复工复产后,该校已举办了两期针对退役军人的职业技能培训,预计参训人数达300人左右。为了解决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中的困难,我市举办了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相关部门积极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失业实名制登记,举办退役军人技能提升培训班,并在县以下事业单位和公安辅警招聘中拿出一定名额面向退役军人招录,并通过实施八项举措,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据悉,全市公开考试招录公务员405名,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078人,“教师特设岗位”招聘565人,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定向招聘医学类本科毕业生320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招聘115人,“三支一扶”计划招聘67人。

此外,我市还通过培育合作社、居家手工艺作坊、村镇工厂(社区工厂)、扶贫车间等服务,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规模,累计建成就业扶贫基地387家,就近就地吸纳就业1.42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4958人。开展“零就业”贫困家庭清零行动以来,全市19.61万个贫困家庭已实现一户至少一人就业。在用好、用活、用足现有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在贫困村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5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劳动力参与各类免费培训7.39万人次,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就业,一头连着宏观经济,一头连着民生冷暖。让老百姓端稳就业饭碗,是促进充分就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面对这一最大民生,我市从危机和挑战中抢抓机遇,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着力稳经济、拓岗位、兜底线,千方百计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尽快夺回来,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