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新年特刊

我与《安康日报》30年的不解之缘

■ 潘定安

1980年是我在旬阳县蜀河中学毕业的第二年,那时叫“待业青年”,父亲教我学习中国画技法,但是我偏偏喜欢上了摄影,启蒙老师是小镇上开照相馆的李家福师傅,曾经跟着师傅翻山越岭到白河冷水去给农民照相,回来时没有挣到一分钱,担回了30多斤苞谷,最值钱的是一只母鸡。那一刻,我想摄影并非是轻松好玩的职业。

1982年招工到旬阳卷烟厂,对摄影还是念念不忘,闲下来就翻书,参加县上的培训。后来自己借钱买了台红梅牌120折叠式照相机迷恋得一发不可收拾。

在工厂里开始学习拍新闻图片,投10幅能选用一幅。记得第一幅新闻图片是吴定国老师编发的,编辑还给我回信,鼓励多拍多学。信件和样报保留至今。

《安康日报》许多栏目我是每期必读,像《广角镜》,《瀛湖》和《星期天》,至今还记忆犹新,恍如昨日。

感谢《安康日报》在我业余新闻摄影路上打开一扇窗户。

后来,是报社编辑的悉心指导,让我在《安康日报》这块园地里吸收养分,健康成长。报社组织新闻摄影培训班还专门通知我单位安排我参加,后来又被《安康日报》评选为基层优秀通讯员。

因为《安康日报》几十年的培养和教育,2005年我走进《阳光报》当上一名正式摄影记者,派驻到驻安康记者站至今。但是我对《安康日报》的感恩之情越加深厚,工作中遇到不惑还经常请教报社领导和编辑,对《安康日报》编辑的约稿从不怠慢。

突然一日,看到一份安康日报的《文化周末》,倍感亲切,一版的“文化纵横”有高度,有引领性,二版的“文史文讯” 内容丰富,“文史春秋”突出了文史和资讯,而“青年说”编辑精心组织的针对性稿件颇具可读性。三版“艺林”的“镜像”把你带进读图时代,安康民俗、旅游风光、城市美图赏心悦目,让报纸有了新鲜感和活跃度。看完美图读美文,再翻开第四版“瀛湖”似曾相识,精彩的小小说、散文、诗歌、美术作品尽在其中,满足了文学、美术爱好者的需求。

《文化周末》应运而生,深受读者喜爱, 这与报社顺应市场,贴近读者的高站位分不开。建议2020年“艺林”版再下功夫,突出“镜像”栏目:读图读好图,可以重点介绍一批安康老照片,采访作者,推出新人作品。可尝试与当地摄影协会合作开办栏目,让“镜像”成为摄影家们荟萃作品的阵地。

(摄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