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周末

农民没有周末,但有《文化周末》

■ 潘斗应

农民没有星期天,但农民可以有《文化周末》!

也许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缘故吧,我八百多个微信好友里,半数以上都是农民。有在安康定居的,有漂泊在外打拼的,有在异地成家立业的;职业涉及教育、商业、医疗、餐饮、保健、工业制造、建筑等行业,职业不同,个性不同,命运不同,但有相同的一点,那就是喜欢看安康日报的《文化周末》。

2018年7月6日《文化周末》新鲜出炉,热气腾腾,活力四射!循色循香循味走进去,人们很快发现这是安康文化一条街: 民风民韵,山魄水影,地域长廊,艺术珍珠,可餐可鉴可收藏。

“走!逛街去。”“回见,我在逛街呢!”

群里微友们所说的街,指的是《文化周末》电子版。真羡慕,她们的时间似乎永远比我充足比我富裕,我今年带着五六十号建筑工人没日没夜地在工地上赶进度,晚十二点以后才有机会打开报纸。

近水楼台先得月。对于横跨时空、无孔不入的信息,这句话就不那么灵验了。远嫁于北京、上海、广州、江苏等地的女性工友们,似乎总是先我一步看到电子版。看完报纸后,有的会把她们喜欢的文章截图发给我,并顺便谈谈她们的看法和感想。二十多年前我们同在岚皋一家企业上班,一月百多块钱的工资,那是一个钱少友谊深的纯情年代,后来有人尝试着“吃螃蟹”,吃着了去外做事的甜头,一带十、十带百,几个月的时间,工厂里一百多号工人走了个干净。

男工走出了,折腾了数年,绝大多数捂着钱包又回来了;而走出去的女工,十之八九带着岚河水特有的晶莹剔透,带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留在了北、上、广及燕赵等地,为人妻为人母,或工或贾,告别农耕。她们生活得怎样,我不完全知道,但我知道这些走出安康的女人,她们在安康文化里寻找着乡愁,她们看安康的眼睛最亮!眸子里有一行热烈而湿润的无字诗!

2019年结束了,2020年仍然会有许多人和我一样,站在异乡的土地上,打开《文化周末》这扇窗,让视野辽远、让胸襟开阔,既拥抱未来又梦回童年!作为安康人,我们可以学历不高,但不可以没有安康文化;我们不求满汉全席,只求精神餐桌上的四菜一汤,更经典、更新鲜、更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