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银丝织“锦绣”

通讯员 冯友松 林爱铭

千亩桑园无穷碧,遍地蚕农栽桑忙。顺着小河两岸桑园行走,时不时会看到蚕农在桑园修剪栽桑和除草松土施肥的场景,这是汉阴县涧池镇打造“桑蚕特色村”、发展蚕桑产业助力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户种一亩桑,柴米油盐不用慌。”“密植桑、简养蚕,二十七八天见现钱。”这些顺口溜,形象地道出了蚕农的心声。涧池镇五坪村已经有40多年养蚕历史了,养蚕是大部分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在脱贫攻坚的当下,全村群众围绕“科技兴蚕、蚕桑脱贫、蚕农增收”发展思路,革新传统种养模式,实施“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机制,推进“绿叶银丝织锦绣、栽桑养蚕造富路”工程,探索出“经营两亩桑、脱贫奔小康”之路,担当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时代使命。

从蚕农订种、头龄、二龄、三龄、四龄到上架成茧,都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指导。蚕食桑后,幼虫生长迅速,一条蚕从孵化至吐丝结茧,大约3至5天蜕一次皮,共需22天至28天。蚕农最担心的是前期幼蚕生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里建立了3个“小蚕共育”服务部,根据蚕农定单数直接把蚕种送到“小蚕共育”服务部,按照技术要领喂养到二龄后,分发到养蚕户,蚕农自己养直到蚕成熟变茧。从头龄到二龄,每张成本价80元,合作社补助30元,蚕农领回家养每张只需交50元。

该村一组村民赵富刚家就是3个“小蚕共育”服务站之一,也是养蚕大户,他的妻子告诉笔者:“养蚕每一个阶段对桑叶消毒都有不同要求,经常有农技员面对面、手把手教我们,只要肯学就容易掌握。合作社免费提供蚕药和蚕具,今年我养小蚕5次,共育小蚕200张,每次从头龄到二龄大概12天左右后发给养蚕户自己养,就这我挣了16000余元,加上养蚕卖鲜茧,一年算下来收入4万多元。”

发展一项主导产业,群众最担心的就是产后销售困惑。该村用村集体资金3万余元和县教体科技局帮扶的4万余元在家门口先建起了养蚕合作社及收烘茧站,并挂牌组建了“小蚕共育部、烘茧加工部、物资供应部、财务管理部、经营销售部”五部,实现了“有产业、有资金、有组织、有规章、有前景”的“五有”蚕桑合作社,让群众不出村就能销售蚕茧。

潮起潮落话蚕桑,五坪村围绕“生产基地化、发展规模化、依靠龙头和科技带动,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思路,把发展壮大蚕桑产业作为富民强村的主导产业来抓,掀起了蚕桑产业发展新高潮。